科索沃战争始末,起因

2024-12-21 21:28:4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索沃危机

国际在线消息:南联邦瓦解过程中,科索沃独立的呼声也越喊越高,街上充斥着激进的阿族游行队伍。面对不断升级的科索沃危机,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1990年,米洛舍维奇决定对科索沃实行强硬政策,大兵压境,不但用坦克驱散了游行队伍,还断然解散了科索沃议会和政府,致使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对立情绪更加强烈。

点击进入2006两会专题
·联合CCTV4:如果见到总理,我问他……
·联合CCTV4:热点调查民生问题最受关注
·联合CCTV4:3日开始直播中国焦点2006
·假如我是代表委员,我要说出我的好想法
·两会大学堂开讲:人大政协基础知识
内行看门道 声音 数字
本网评论 两会及时通
普通的代表委员 两会上的平常事

阿尔巴尼亚族由于不满塞政府的政策,不断进行反政府活动,1989年和1990年大约有60名群众被塞族警察打死。在塞尔维亚大选时,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进行了抵制,拒不参加投票。
199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然而,南联盟军警很快开始了在科索沃全境清剿阿族非法武装的攻势。在塞族警察部队的反击下,“科索沃解放军”溃不成军,若不是北约威胁对南联盟动武,迫使塞族军警停止了在科索沃的行动,“科索沃解放军”已经不复存在。

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则以塞族的“镇压”和“暴行”为借口,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干预,强调只有在国际社会代表参与下才同意与塞尔维亚当局谈判。

从西方国家来讲,他们并不赞成科索沃独立,但主张扩大阿族人的自治权,要南联盟当局停止“暴力行动”。美国则一直把改善科索沃“人权状况”作为解除对南联盟制裁的先决条件之一。一面是西方列强的耀武扬威,一面是“科索沃解放军”的大肆叫嚣,米洛舍维奇意识到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已经来临!

克林顿对在最后危急关头是否启动战争机器举棋不定,于是他决定派霍尔布鲁克作为特使,前往贝尔格莱德,作最后的外交努力,看能不能逼迫米洛舍维奇签订城下之盟。3月22日,克林顿总统发表关于科索沃问题的讲话。

米洛舍维奇清楚,霍尔布鲁克此行无疑是传递北约的“最后通牒”,根本就没有政治解决的诚意。一开始的对话气氛就很不友好,他们谁也没有表现出让步的迹象。在这次谈判中,一向被认为难以捉摸的米洛舍维奇向这位谈判桌上的老对手坦露了心扉:“科索沃比我的脑袋还重要,你叫我还要怎样让步。在协议上签字意味着三年后科索沃自动独立,我担不起这种历史责任!你们实在要打,那就来吧!”
战争经过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以维护人权为借口、使用大量最新、最先进的空袭兵器,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悍然对南联目实施了代号为“联田力量”的大规模空袭作战,爆发了科索沃战争。
这场以空袭与防空袭为主要作战样式的高技术每件下局部战争历时78天,是继海湾战争之后又一场大规模高科技局部战争。北约集团集中使用高新技术兵器,以空中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自始至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北约先后有1200架飞机、55艘舰船、3艘航母参战,在50余颗太空卫星和数万地面部队的支援配合下.出动飞机32000架次,投掷各类炸弹2300万枚,对南联盟全境2000个军事和民用目标进行狂轰滥炸,使南联盟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南军在军事实力相差极为悬殊、作战态势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顽强抗击78天,并取得了一定战果。

空袭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造成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科索沃战争在性质上是一场典型的以强凌弱、以多打少的侵略战争,在样式上是一场典型的以高技术对低技术的“不对称战争”。同时它也是一场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灵活运用战法、以劣装备合击优势装备之敌的人民战争。

南斯拉夫在顽强抵抗了两个多月后接受了北约和俄罗斯一起拟订的和平方案,同意从科索沃撤军,同意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但米氏得到了联合国决议对南斯拉夫边界不可侵犯的保证,得到了科索沃属于南斯拉夫整体一部分的承诺;朗布伊埃协定关于3年后在科索沃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前途的条款,以及由北约派出的国际维和部队可以在南斯拉夫全境活动的不合理要求,也没有被联合国接受。6月10日,北约终于宣布暂停对南斯拉夫联盟的野蛮轰炸,南联盟军队开始撤出科索沃。

回答2:

科索沃战争始末
科索沃危机
国际在线消息:南联邦瓦解过程中,科索沃独立的呼声也越喊越高,街上充斥着激进的阿族游行队伍。面对不断升级的科索沃危机,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1990年,米洛舍维奇决定对科索沃实行强硬政策,大兵压境,不但用坦克驱散了游行队伍,还断然解散了科索沃议会和政府,致使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对立情绪更加强烈。
阿尔巴尼亚族由于不满塞政府的政策,不断进行反政府活动,1989年和1990年大约有60名群众被塞族警察打死。在塞尔维亚大选时,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进行了抵制,拒不参加投票。
199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然而,南联盟军警很快开始了在科索沃全境清剿阿族非法武装的攻势。在塞族警察部队的反击下,“科索沃解放军”溃不成军,若不是北约威胁对南联盟动武,迫使塞族军警停止了在科索沃的行动,“科索沃解放军”已经不复存在。
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则以塞族的“镇压”和“暴行”为借口,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干预,强调只有在国际社会代表参与下才同意与塞尔维亚当局谈判。
从西方国家来讲,他们并不赞成科索沃独立,但主张扩大阿族人的自治权,要南联盟当局停止“暴力行动”。美国则一直把改善科索沃“人权状况”作为解除对南联盟制裁的先决条件之一。一面是西方列强的耀武扬威,一面是“科索沃解放军”的大肆叫嚣,米洛舍维奇意识到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已经来临!
克林顿对在最后危急关头是否启动战争机器举棋不定,于是他决定派霍尔布鲁克作为特使,前往贝尔格莱德,作最后的外交努力,看能不能逼迫米洛舍维奇签订城下之盟。3月22日,克林顿总统发表关于科索沃问题的讲话。
米洛舍维奇清楚,霍尔布鲁克此行无疑是传递北约的“最后通牒”,根本就没有政治解决的诚意。一开始的对话气氛就很不友好,他们谁也没有表现出让步的迹象。在这次谈判中,一向被认为难以捉摸的米洛舍维奇向这位谈判桌上的老对手坦露了心扉:“科索沃比我的脑袋还重要,你叫我还要怎样让步。在协议上签字意味着三年后科索沃自动独立,我担不起这种历史责任!你们实在要打,那就来吧!”

战争经过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以维护人权为借口、使用大量最新、最先进的空袭兵器,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悍然对南联目实施了代号为“联田力量”的大规模空袭作战,爆发了科索沃战争。
这场以空袭与防空袭为主要作战样式的高技术每件下局部战争历时78天,是继海湾战争之后又一场大规模高科技局部战争。北约集团集中使用高新技术兵器,以空中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自始至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北约先后有1200架飞机、55艘舰船、3艘航母参战,在50余颗太空卫星和数万地面部队的支援配合下.出动飞机32000架次,投掷各类炸弹2300万枚,对南联盟全境2000个军事和民用目标进行狂轰滥炸,使南联盟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南军在军事实力相差极为悬殊、作战态势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顽强抗击78天,并取得了一定战果。
空袭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造成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科索沃战争在性质上是一场典型的以强凌弱、以多打少的侵略战争,在样式上是一场典型的以高技术对低技术的“不对称战争”。同时它也是一场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灵活运用战法、以劣装备合击优势装备之敌的人民战争。
南斯拉夫在顽强抵抗了两个多月后接受了北约和俄罗斯一起拟订的和平方案,同意从科索沃撤军,同意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但米氏得到了联合国决议对南斯拉夫边界不可侵犯的保证,得到了科索沃属于南斯拉夫整体一部分的承诺;朗布伊埃协定关于3年后在科索沃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前途的条款,以及由北约派出的国际维和部队可以在南斯拉夫全境活动的不合理要求,也没有被联合国接受。6月10日,北约终于宣布暂停对南斯拉夫联盟的野蛮轰炸,南联盟军队开始撤出科索沃。

回答3:

  科索沃战争始末
  科索沃危机
  国际在线消息:南联邦瓦解过程中,科索沃独立的呼声也越喊越高,街上充斥着激进的阿族游行队伍。面对不断升级的科索沃危机,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1990年,米洛舍维奇决定对科索沃实行强硬政策,大兵压境,不但用坦克驱散了游行队伍,还断然解散了科索沃议会和政府,致使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对立情绪更加强烈。
  阿尔巴尼亚族由于不满塞政府的政策,不断进行反政府活动,1989年和1990年大约有60名群众被塞族警察打死。在塞尔维亚大选时,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进行了抵制,拒不参加投票。
  199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然而,南联盟军警很快开始了在科索沃全境清剿阿族非法武装的攻势。在塞族警察部队的反击下,“科索沃解放军”溃不成军,若不是北约威胁对南联盟动武,迫使塞族军警停止了在科索沃的行动,“科索沃解放军”已经不复存在。
  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则以塞族的“镇压”和“暴行”为借口,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干预,强调只有在国际社会代表参与下才同意与塞尔维亚当局谈判。
  从西方国家来讲,他们并不赞成科索沃独立,但主张扩大阿族人的自治权,要南联盟当局停止“暴力行动”。美国则一直把改善科索沃“人权状况”作为解除对南联盟制裁的先决条件之一。一面是西方列强的耀武扬威,一面是“科索沃解放军”的大肆叫嚣,米洛舍维奇意识到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已经来临!
  克林顿对在最后危急关头是否启动战争机器举棋不定,于是他决定派霍尔布鲁克作为特使,前往贝尔格莱德,作最后的外交努力,看能不能逼迫米洛舍维奇签订城下之盟。3月22日,克林顿总统发表关于科索沃问题的讲话。
  米洛舍维奇清楚,霍尔布鲁克此行无疑是传递北约的“最后通牒”,根本就没有政治解决的诚意。一开始的对话气氛就很不友好,他们谁也没有表现出让步的迹象。在这次谈判中,一向被认为难以捉摸的米洛舍维奇向这位谈判桌上的老对手坦露了心扉:“科索沃比我的脑袋还重要,你叫我还要怎样让步。在协议上签字意味着三年后科索沃自动独立,我担不起这种历史责任!你们实在要打,那就来吧!”

  战争经过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以维护人权为借口、使用大量最新、最先进的空袭兵器,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悍然对南联目实施了代号为“联田力量”的大规模空袭作战,爆发了科索沃战争。
  这场以空袭与防空袭为主要作战样式的高技术每件下局部战争历时78天,是继海湾战争之后又一场大规模高科技局部战争。北约集团集中使用高新技术兵器,以空中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自始至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北约先后有1200架飞机、55艘舰船、3艘航母参战,在50余颗太空卫星和数万地面部队的支援配合下.出动飞机32000架次,投掷各类炸弹2300万枚,对南联盟全境2000个军事和民用目标进行狂轰滥炸,使南联盟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南军在军事实力相差极为悬殊、作战态势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顽强抗击78天,并取得了一定战果。
  空袭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造成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科索沃战争在性质上是一场典型的以强凌弱、以多打少的侵略战争,在样式上是一场典型的以高技术对低技术的“不对称战争”。同时它也是一场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灵活运用战法、以劣装备合击优势装备之敌的人民战争。
  南斯拉夫在顽强抵抗了两个多月后接受了北约和俄罗斯一起拟订的和平方案,同意从科索沃撤军,同意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但米氏得到了联合国决议对南斯拉夫边界不可侵犯的保证,得到了科索沃属于南斯拉夫整体一部分的承诺;朗布伊埃协定关于3年后在科索沃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前途的条款,以及由北约派出的国际维和部队可以在南斯拉夫全境活动的不合理要求,也没有被联合国接受。6月10日,北约终于宣布暂停对南斯拉夫联盟的野蛮轰炸,南联盟军队开始撤出科索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