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把一首歌唱好。要唱好一首歌必须仔细地剖析歌曲的三题思想与内容,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曲风格,然后进行歌曲演唱的总体构思与设计,通过声音把构思与设计形象地表达出来。我以为,要唱好歌,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要有一定的歌唱方法
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与爱好的活动。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能陶冶他们的品格,丰富他们的感情。提高歌唱的表现力,首先要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如气息的支持,口腔的自然打开,舌、舌根、软腭等。经实践,轻声唱这一途径是可行的,因为它能找到上部共鸣的高部位民声位置,又能减小喉头的负担,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二、 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艺术形象
每首好歌都有一个基本情绪,曲作者一般都在歌谱的左上方标明演唱此歌的基本情绪和速度,如庄严的、中速;深情的;跳跃的、快速等。接着学习歌词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唱好歌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如《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首赞美祖国和幸福生活和儿童歌曲,三拍子富有舞蹈性的节奏使歌曲充满了活力。教学时先让学生听录音,再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生根据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读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与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结果如下:第一乐句5 5 6 5 │ 3 2 1 2 3│……
什么 地 方 四季 常 开 平稳级进下行的旋律表达了头号者的急切心理,应唱得轻一些,弱一些。第二乐句1 2 3 │ 5 6 5 │……
我 们 的 祖 国
音阶式上行的旋律,对此提问作了肯定的回答,音量增大些,力度强一些,以表达自豪心情。接下去的几句节奏舒展,旋律起伏,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憧憬。6 4 2 │ 5 3 1│ 可唱得短促、跳跃,以抒发赞美祖国的欢快的心情。尾句“啦……”使这一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渲染。
三、分析歌曲旋律的发展
1、旋律、节奏对比 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被称为旋律的骨胳,疏与密的节奏对比,给旋律发展带来了动力和生机。如六年级下册《山林的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每四小节为一句,均采用ⅹⅹ ⅹⅹ│ ⅹⅹ 0ⅹ│ ⅹⅹⅹ ⅹⅹ│ ⅹⅹ 0│的节奏型和模进的手法,配以形象比拟的歌词,使歌曲既显得轻快又充满了儿童情趣。第二部分节奏拉宽,旋律舒展(每八小节为一句,共两句),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唱时则可将前十六小节处理成中速,唱得轻快活泼些,将其后十六小节唱得舒展些,好像祖国的大森林中回荡着美妙的歌声,孩子们被深深地陶醉了。第三部分开始的节奏与旋律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压缩与变化,应唱得活跃轻快,音量上略轻一些。结束句是歌曲的高潮,唱得美好一些,力度可处理成mf---f,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力度、速度对比 演唱时的速度“快”和“慢”是相对的。“快”“慢”变化是指演唱时可把某一段或几个小节处理成稍快、突慢、渐快、稍慢或回原速等,以强调歌曲的特殊艺术效果。同理力度上的“强”与“弱”也是相对的。唱歌时随着歌词内容、情感上的变化,必须出现声音的起伏,一首歌平铺直叙地演唱是不会吸引听众的。但是,也要防止机械地处理“快”与“慢”、“强”与“弱”的关系,不确切地一会儿响,一会儿轻,则适得其反。
3、节拍对比 歌曲中强弱规律转换,也会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如五年级下册《金扁担》具有浓郁的苗族民歌风格,2/4、3/4变拍子,五声宫、徵交替调式。教学时,在第一部分(3/4拍子)我安排了齐唱,给人以翩翩起舞的感觉,第二部分采用独唱形式,充分抒发苗家儿童时山乡、祖国的赞美之情,第三部分采用合唱形式,将歌曲推向高潮,仿佛在人们眼前展现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四、 要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体会歌曲的意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