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专家和学者将区域一体化分为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五个层次。欧洲一体化从一开始就跨越了自由贸易区阶段,于1968年7月1日实现了关税同盟,于1993年基本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于1999年1月1日欧元顺利启动,首先在11个成员国实现了货币联盟,目前正在建设和完善经济货币联盟的阶段,并在为实现政治联盟积极创造条件。
【关税同盟】欧盟是以关税同盟为起点,着手建立共同市场,并向经济与货币联盟这种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发展的。因此,关税同盟是欧洲联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欧盟于1968年7月1日完成了罗马条约赋予的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以及统一各国对外关税税率的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建成了关税同盟。但是,欧盟成员国之间虽然取消了所有关税并建立了统一的共同海关税则,但在较长时间内成员国之间的海关手续和许多无形的壁垒仍阻碍着商品的自由流通。1994年1月1日欧盟颁布了新的海关法,简化了海关程序和手续,统一了海关规则。
【统一大市场】1985年6月米兰首脑会议期间,欧委会正式提出了关于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其中列举了300项具体措施(最后定为282项),提出要在欧共体内部建立“无国界”的统一大市场,真正实行人员、商品、资本、服务的自由流通。
1985年12月,统一大市场白皮书得到理事会批准。
为推进“白皮书”的实施,1986年2月17日和28日分别在卢森堡和海牙举行的首脑会议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提出了实施白皮书282项措施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正式建立统一大市场。另外,文件还对《罗马条约》进行了第一次重要修改,以“有效多数”取代“一致同意”作为统一大市场有关事务的决策程序,有效地便利了理事会和委员会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努力。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宣布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作。经过不断完善,现已取得如下成果:
1. 通过一系列有关公共采购和建筑市场的法规,加强了透明度和市场监督,开放了公共市场(尚不包括运输、能源与电讯);
2.协调了各成员国在直接税、增值税与消费税等方面的法规,减少了各成员国在税收上的差别;
3.使资本市场与金融服务自由化;
4.在标准化方面,一方面通过欧盟统一的技术法规,另一方面各成员国相互承认技术标准与认证,排除了技术标准方面的贸易障碍;
5、通过相互承认学历和技术证书,使自然人能够自由去其他成员国从业。在申根协定成员国之间通过取消边境检查,使人员可以自由流动;
6、通过协调成员国的公司法和有关知识产权(商标与专利)的立法,为企业创造了一个便利工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为了进一步消除人员自由流动方面的障碍,1985年6月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在卢森堡与法国和德国交界的小镇申根签署了关于人员自由流通的协议,简称《申根协议》,意大利(1990年11月27日)、西班牙和葡萄牙(1991年11月18日)、希腊(1992年11月6日)、奥地利(1995年4月21日)也先后加入。1995年3月26日,申根协议首先在法、德、荷、比、卢、葡、西7国生效,7国人员及其他欧盟国家的人员均可在7国间自由来往,第三国人员只要取得一国的申根签证,也可在签证有效期内在7国之间自由通行。意大利和奥地利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2月开始执行申根协议,从1998年3月31日起,意大利和奥地利也都取消了与申根国家之间的所有边境检查,2000年-月-日希腊也开始执行申根协议。1996年12月,丹麦、芬兰和瑞典签署了同意加入申根协议的议定书。英国和爱尔兰目前尚未加入申根协议。1997年10月签署的《阿约》将申根协议所取得的成果纳入一体化。1999年5月1日《阿约》生效,申根协议秘书处被正式并入欧盟理事会秘书处。
【经济和货币联盟】经济和货币联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简称经货联盟(EMU)。欧盟早在《罗马条约》第2条中就提出要“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1969年12月,在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倡议下,欧盟六个创始国举行首脑会议,作出了建立欧洲经货联盟的原则性决定,并于1970年提出了“维尔纳报告”(Werner Report),提出了在10年间分三阶段建立经货联盟的设想。但由于受70年代初美元危机和石油危机的冲击,这一努力没有成功,各国不得不谋求其它的货币合作途径以减少美元危机的冲击。
1989年以欧委会主席德洛尔为首的 专门委员会再次提出了分三阶段建立经货联盟的报告,史称“德洛尔报告”。1989年6月马德里首脑会议通过了该报告,欧洲经货联盟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时期。经货联盟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其目标是要求成员国在欧洲货币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调,取消国家外汇管制,促进资本流通,同时各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缩小汇率浮动�龋?s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bold">第二阶段自1994年1月1日开始,在法兰克福成立欧洲货币局,进一步协调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并加强欧洲货币单位,确定统一的加入经货联盟的标准和时间表;第三阶段最晚于1999年1月1日开始,逐步取消欧元区成员国的货币,逐步推广欧洲单一货币,直至完全建立经货联盟。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正式开始,欧元开始在银行、外汇交易和公共债券等方面正式使用。
欧洲联盟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最为成功的典型代表,现行人教版“着墨”较少,关于欧洲一体化(欧盟)的内容散布在第四、第五两章中,在第四章只是其中一节之下的一个子目,而在第五章第111页介绍欧洲联盟,只用了一小段小字来说明。教师教得很麻烦,学生也感到零碎,没有连续性。而且对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影响,其间的曲折性等很少提及或者根本就没有。学生学了后,对欧共体或欧盟的认识非常肤浅,只识记到几句孤零零的结论,更谈不上理解、运用。而新人教版用了半课的篇幅、人民版和岳麓版都单列一课来写。看上去,新课标教科书的量似乎大了,其实,在现行人教版中“欧盟”只是一个知识点,只需10分钟就可解决问题,教师“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是不会搞透的,因为教师占有的信息不是很多,学生接受到的信息也就很有限。而新课标教科书只不过把这个点扩充开来说清楚,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实际上,因为在现行人教版中的那个点是“压缩饼干”,必然需要教师进行大量备课工作去充实,而在新课标教科书上都写好了,省去了教师大量备课的精力和时间。可以说,新课标教科书方便了教师。另外,“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新人教版中被放在同一课里,那是严格按照新课标进行编写的。在全球众多的经济区域组织中,既然最为典型的是欧盟,那么,人民版和岳麓版将“欧盟”单列一课来写则是比较妥当的。教学中,师生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欧共体、欧盟、欧元,现行人教版教科书与以上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是按这样的思路来写的。当然,具体的写法又各有差异。
二
1.欧洲共同体。
新人教版在课文的一开始就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而把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置入右边的方框“历史纵横”内,且用小字。这样安排似欠顺畅,教师讲解也感到别扭,最好将“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概念放到课文后面的“知识链接”中。人民版在第一目写“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用了本课篇幅的三分之一强。“黄金时代”指的是20世纪50到60年代,其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欧洲已开始的联合。第二目才写欧共体成立的原因:一是为了彻底消除法德的矛盾,二是为了配合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三是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写得简明扼要。岳麓版开宗明义,欧共体出现的原因是: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二战后欧洲各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如果“擦枪走火”,欧洲就将再一次上演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悲剧。在图片“舒曼”的左边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欧洲煤钢联营)不仅(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像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要求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这个问题极具探究性,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道出了欧洲走向联合的症结所在:法德宿敌能否走向和解。历史上的普法战争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使法德两国间的怨恨极深,而引发法德长期战争的根源就是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煤钢又是支撑战争必不可少的资源。《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把煤钢资源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这就非常有效地消除了引发两国间冲突的隐患。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的时间及机构组成。现行人教版写的是“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人民版写的是“1967年7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煤钢共同体主要机构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岳麓版写的是“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新人教版写的是“1965年4月,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在这里,三个机构即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现行人教版和岳麓版都明确“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统称欧洲经济共同体。”而人民版只写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两个机构,缺了一个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关于时间,新人教版只讲了1965年六国签订条约,决定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这会让师生误以为欧共体是1965年成立的,应该明确: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对《罗马条约》,人民版和新人教版写得简要,岳麓版则具体得多,并出现了如“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经济方面的专有名词,似乎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2.欧洲联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这在四种版本教科书中的表述都是一致的。但是作为欧盟成立标志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现行人教版没提,很突然地就提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缺乏铺垫。新人教版和岳麓版写《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签署的时间都是1992年,而人民版写的则是1991年,应为1992年。
关于欧盟(欧共体)的扩大。现行人教版只有12国和15国两个阶段。新人教版:“欧盟成立时,共有12个成员国。1995年1月,奥地利、芬兰、瑞典三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2001年5月,波兰、匈牙利等10个国家加入欧盟,从而使其成员增至25个”。这反映了欧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最新进展。然而,新人教版P.159上《欧洲联盟十五国(截至2003年)》图,却没能跟上文字的叙述,如能把这张图更新为《欧盟二十五国》图就更好了。岳麓版:“1995年欧盟成员国15个。2002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对于欧共体历史上的另外三次扩大用小字来写,既重点突出,又很完整,但是P.171的图也应更换为《欧盟二十五国》图。人民版:欧盟历史上的五次扩大全写了,反映了欧盟的最新发展情况,遗憾的是缺少一张欧盟五次扩大的示意图。在欧盟(欧共体)成立和扩大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英国是和法德一样的欧洲主要大国,1952年,作为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的标志——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国家中为何没有英国?为何英国姗姗来迟,直至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现行人教版没有丝毫提及;新人教版在第159页的“历史纵横”中给出了现成的答案;岳麓版则是在“自我测评”中有“请联系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思考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的原因。”人民版也是在“自我测评”中有“假如你是一个英国公民,谈谈你对欧洲走向联合的看法”。岳麓版和人民版的处理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很有帮助。
3.欧元。
现行人教版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在新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中,只有新人教版写明2002年7月开始,欧盟15国中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12国欧元区统一使用欧元,作为欧元区内唯一流通的货币。法郎、马克、里拉等不再使用了,但英镑等未加入欧元区的还照常使用。欧元诞生的影响:新人教版的课文中并无表述,但在课后“学习延伸”中作为课外探究活动,要求查找资料,展开讨论。关于欧元的诞生对于欧元区的国家有什么影响?岳麓版叙述了欧元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人民版写得较为全面,不仅写了欧元对欧洲的作用,还写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并有“议一议”:欧元的产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人民版对欧元的诞生过程及影响写得最具体,但其中的专业术语或形容词过多,如“维尔纳计划”、“德洛尔报告”、“趋同标准”、“欧洲情结”、“欧洲意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等,这些词虽增强了教材的生动性,但过多地出现在高中学生的教科书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4.问题的设置。
现行人教版教科书中没有任何思考题。新人教版也只是在课后“学习延伸”中设置了一个问题。人民版有“想一想”、“议一议”、“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共6个问题。岳麓版在课文旁边提出了两个问题,还有“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等一共7个问题。岳麓版和人民版在问题的设计理念上有共同之处,六、七个问题的提出,便利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达成有了载体,特别是最能体现新课标特色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了“抓手”,避免了“悬空”。
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去年开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使用,今年开始又增加了江苏省(全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区还是使用的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就是在上述五个省(区),也只有高一年级或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使用新课标教科书。所以,还在使用现行人教版教科书的老师必须研究新课标教科书,一方面,为即将进入新课程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找准目前教学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同时,执教新课标教科书的老师通过多种版本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可以各取所长,也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教师不仅是教科书的使用者和执行者,还是教科书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角度来说,也是对教科书建设尽的一点微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