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年级古诗文积累竞赛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
A.《论语》 B.《庄子》 C.《礼记》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
A.慎于言 B.慎于思 C.慎于行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 )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高适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 B.汗青 C.汗清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句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B.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子曰:“工欲( )其事,必先利其器。”
A.善 B.擅 C.行
9.“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出自( )的《少年中国说》。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10.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句是( )。
A.人生得意须尽欢 B. 千金散尽还复来 C.会须一饮三百杯
二、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的上句或下句(每题1分)
1.周公吐哺, 。 2.问渠哪得清如许, 。
3.路漫漫其修远兮,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6. ,风雪夜归人。
7. ,是非经过不知难。 8. ,思而不学则殆。
9.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__ _,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名句2分,其余1分)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唐 《忆江南》
《墨梅》
《石灰吟》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按要求填空(名句2分,其余1分)
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 在《浪淘沙》中写到:
。
2.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中的诗句: 。
3.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写整首诗,4分)
。
5.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7.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 》中的
。
8.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在《 》写到: ,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9.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
1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
五、给古文片段用“/”断句。(8)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六年级古诗文竞赛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A 2.C 3.A 4.C 5.A
6.B 7.C 8.A 9.B 10.B
二、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的上句或下句(每题2分)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__沉舟侧畔千帆过_,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名句2分,其余1分)
白居易 唐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王冕 元 《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于谦 明 《石灰吟》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轼 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杜甫 唐 《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范仲淹 宋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按要求填空(名句2分,整首诗4分,其余1分)
1.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到: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王之涣在《 登鹳雀楼 》中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3.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
4.妈妈常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
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4分)
5.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6.唐代诗人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 在《 七步诗》写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9.李白和杜甫 “李杜” 。其中,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
10苏轼的《 题西林壁 》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给古文断句(每格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段魂,客人借问摇招手,牧童摇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