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晓风名言的理解

2024-12-17 08:09:1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张晓风

出生年代: 1941年
名人地位: 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名人名句:
1.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 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2..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3.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老是梦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珠瑰园,却偏偏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4..“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杠杆,我就可 以把地球举起来。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 纳历史,我就可以又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5.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6.文学有两个可贵的地方,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文字,那当然也有语言文字之后的思考方式。如果你不忠诚于你的语言,又不忠诚于你的文字,那就麻烦了
7.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你非要把你自己保卫得好好的不可吗?”人生世上,一颗心从擦伤、灼伤、冻伤、撞伤、压伤、扭伤,乃至到内伤,那能一点伤害都不受呢?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在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小女孩啊,只因年轻,只因一身光灿晶润的肌肤太完整,你就舍不得碰碰撞撞就害怕受创吗!
8.在你想尽办法以为可以看到更多东西的时候,生命总还留下一段奥秘,是你想不通猜不透的
9.并不是在每一个日子都想你,只是在一切美丽的,深沉的,心中洞然有所悟的刹那,便是我想你的时刻了
10.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
11.如果我们不能相爱,至少我们可以相容;如果我们不能互相谅解,至少我们可以互相理解
个人生平: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它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近年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她曾主编《论坛报》副刊、《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其作品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编剧金鼎奖、香港基督教文学奖、台湾文艺散文奖等。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其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张晓风的文章里,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待毯那端默默坚宁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 同时在戏剧领域也颇有贡献。自1971年至1977年,张晓风创作了《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戏剧,她不仅创作戏剧,还亲自参加演出。她的戏剧具有浓郁的“现代”色彩。

著有小说:《白手帕》、《红手帕》、《梅 兰 竹 菊》;科幻小说:《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与深情》、《她曾教过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车子》、《绿色的书筒》、《爱情篇》、《饮啄篇》、《衣履篇》、《春之怀古》、《步下红毯之后》、《圣经之拓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只因为年轻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家家酒》、《花之笔记》等。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

地毯的那一端 初雪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那部车子
大型家家酒 绿色的书简 爱情篇
饮啄篇 衣履篇 春之怀古
花之笔记 步下红毯之后 圣诞之拓片 生命生命
大音 母亲的羽衣 好艳丽的一块土
种种有情 梅妃 一路行去
情怀 替古人担忧 生活赋
画睛 有些人 魔季
回到家里 光环 雨天的书
秋天·秋天 细细的潮音 小小的烛光
归去 我喜欢 我有
咏物篇 不能被增加的人 人物篇
遇见 我在 第遇节
月,阙也 情怀 描容
矛盾篇(之一)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
只因为年轻啊 一句好话
你要做什么 从你美丽的流域 回首风烟
鼻子底下就是路 林中杂想 谁敢?
眼种四则 动情二章 想要道谢的时刻
幸亏 玉想 故事行 老师,这样,可以吗? 初心
错误 河飞记 仗美执言
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 溯洄 火中取莲
张晓风文集下载地址:http://www.stupai.com/down/book/j/200604/1923.html
书籍目录: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选》、《三弦》、《大地之歌》、《小说教室》、《张晓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台湾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系》、《文学选粹》、《他?她?》、《玉想》、《再生缘》、《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侧影好美》、《你还没有爱过》、《我在》、《我知道你是谁》、《步下红毯之后》、《武陵人》、《花之笔记》、《非非集》、《幽默五十三号》、《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哲思小品》、《哭墙》、《桑科有话要说》、《祖母的宝盆》、《动物园中的祈祷室》、《问题小说》、《张晓风精选集》、《从你美丽的流域》、《第一篇诗》、《第五墙》、《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通菜与通婚》、《画爱》、《给你莹莹》、《乡音千里》、《黑纱》、《爱在深秋》、《愁乡石》、《舅妈只会说一句话》、《诗诗、晴晴与我》、《与爱同行》、《蜜蜜》、《晓风小说集》、《晓个风自选》等。《行道树》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

自1971年至1977年,张晓风创作了《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戏剧,她不仅创作戏剧,还亲自参加演出。她的戏剧具有浓郁的“现代”色彩。

张晓风之谜!
《行道树》一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作者张晓风。
该文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最常见的行道树为刻画的主要对象,借树的自白,抒发了奉献者的胸襟。
一疑问:知人论世,是阅读文章的好方法。张晓风是何许人也,写这篇文章时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张晓风,是不是和“胡风集团案”有点瓜葛?
带着疑问,全面搜索。

二:惊讶
1、张晓风
笔 名: 晓风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39
民 族: 汉族
湖北蕲春人。笔名晓风。民盟成员。高中毕业。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铝试验厂工人,北京市良种场农业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室胡风的秘书、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室研究馆员。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传记文学《九死未悔——胡风传》和《我的父亲胡风》(2001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主编《我与胡风——胡风事件三十七人回忆》,编注《胡风路翎文学书简》,撰写《胡风年表简编》,散文《神交五十年,相见在九泉》、《风雨故人情》、《胡风和路翎》等。《胡风书信集》获1985年-1990年优秀图书奖。整理辑注的《胡风全集》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2、《行道树》作者张晓风
出生年代:1941年
名人地位: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名人名句: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个人生平: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近年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她曾主编《论坛报》副刊、《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其作品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编剧金鼎奖、香港基督教文学奖、台湾文艺散文奖等。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其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张晓风的文章里,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待毯那端默默坚宁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 同时在戏剧领域也颇有贡献。自1971年至1977年,张晓风创作了《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戏剧,她不仅创作戏剧,还亲自参加演出。她的戏剧具有浓郁的“现代”色彩。
著有小说:《白手帕》、《红手帕》、《梅、兰、竹、菊》;科幻小说:《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与深情》、《她曾教过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车子》、《绿色的书筒》、《爱情篇》、《饮啄篇》、《衣履篇》、《春之怀古》、《步下红毯之后》、《圣经之拓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只因为年轻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家家酒》、《花之笔记》等。

三:真相 两个张晓风。问题在于这两个太多相似,年龄、性别、生平等等。到底写《行道树》的张晓风与“胡风集团案”有没有关联?

胡风集团案发生在1954年,这样推算,《行道树》作者张晓风在1954年是11岁,而且8岁就去了台湾,也就是16--18不可能在北京。所以《行道树》作者张晓风与胡风没有关系。

四:感想
也许以上的资料搜索对于《行道树》一课没有多大的帮助。可是作为一 名语文教师是应该有这方面的文学储备的。
我喜欢这样的挖掘。
语文教师的文化储备是蕴育教学机智的土壤!

回答2:

我对张晓风句子的理解(我是晓风迷)
整句话是对生命的思考...第一句是在描述没有眼睛的盲人依然对生命或是自然充满希望...第二句没有听觉的聋子依旧对未知世界充满了解...最后一句则是着整个句子的生命,完美的运用一个比喻升华了两个概念!!!这也是张晓风的爱情观。正应了那句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跟高!)这也是晓风对(德)的一片痴情!(去看一下张晓风作品《地毯的那一端》)

回答3:

这个是说,生命可以停止,但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跨越生死(这个相信你明白),这时的爱情就像花一样,生命终止了,你看不到你们之间的爱情,但你相信这份感情还在,只是你看不见;声音的那个例子也是一样的。相信你能明白。不懂再给我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