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学会做人。
教育的任务或者使命是什么,就是说,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是人类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一直为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学会”什么,概而言之,我以为,最基本的落脚点还是“学会做人”。
现在,我们有些学校的教育丢掉了“教学生做人”这个宗旨,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走上社会后,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育就出了严重问题。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教育都要始终强调“教学生做人”,做一个健全的人,做一个和谐的人,做一个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学会做人,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变的使命。
做人,是人人都要面对的课题。毛主席讲: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人的一生,期望社会和他人给予的评价很多,其中,如果说某人是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就是对他至高无上的评价。
青年学生在做人方面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诚信意识淡薄;二是团队精神欠佳;三是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有关联的。不诚信,别人就不愿与你交往。不与别人交往,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更说不上什么团队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等等珍贵的论点都说明了一件事:要想成功地与他人合作,就必须遵守诺言,待人诚信。
信用是个人和企业的“第二身份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失去诚信,就无人愿意与其再交往;商家失去诚信,便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封建社会时期道德的核心是忠诚,而现代社会道德的核心是信用。一个国家失去信用,将影响社会稳定与政治不安,根本不可能经济持续发展,国富民强;一个缺乏信用的民族,绝对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改革旧的制度。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又怕老百姓不信他,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谁十金。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开玩笑。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在木头旁边议论纷纷,终于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扛到了北门。结果商鞅真的赏给那人五十金。这件事在秦国引起了轰动,商鞅说道做到,在老百姓中有了信用,于是商鞅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孔子曾经对信义做过精辟的论述。一次,他的学生子贡向他请教治国方法。他说:"确保粮食充足、军队充实以及对人民的信义,就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子贡又问:"三者如果要舍其一,应该舍哪个"? "军备"。"不得已再舍一个,怎么办"? "舍粮食"。"为什么不能舍信义"?子贡又问。孔子说:"人难免一死,没有粮食可以,如果没有了信义,根本与禽兽无异,这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人把诚信看的比生命更重要,宁舍性命而不背信弃义。而我们有部分同学,你能做到吗?每个学期期未考试时,我都会去巡考,桌子下面,楼梯上,走廊上到处是丢弃的用于舞弊的纸条,有的学生在桌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每个学期总会抓住几个舞弊的学生。我相信,对于舞弊的学生,抓住的总是少数。虽然我们加大了监考和巡考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防止舞弊的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考试舞弊现象还是无情地嘲弄了期未考试的信誉。我认为,学生考试舞弊是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集中体现。所以对于考试舞弊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严厉的处理措施,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留情。根据《******学院学生违纪处理规定(试行)》第四条第十三款的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还有更让人惊讶的,有些舞弊的学生没有被抓住,竟然觉得自己很有本事,嘲笑被抓的学生。
诚信问题除了考试之外,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我曾经遇见过这么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有一辆旧自行车。他把自行车卖给一位同学,收了五十元钱,说等他毕业离校时给自行车。后来,他又把这辆本来属于别人的自行车卖给了另外两位同学,并分别收了五十元钱。到毕业离校时,这位同学还把自行车带回了家,没有给另何一位同学,钱自然也没退。同学们,你们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
还有许多的小事也能反映一个人的诚信。比如我们许多同学可能会借别人的钱或者物,并说好了归还日期。这时就有两种情况:讲诚信的人会按规定的时间归还,而不讲诚信的人到期还不归还,还要别人催。看起来好象是小事,其实不然,我们从很多的小事中往往能看到一个人是不是诚信。
现在很多人都在注意国人的诚信危机问题。比如考试枪手问题,豆腐渣工程问题,欺诈问题,商品质量问题,腐败问题,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的诚信危机。在这一种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诚信问题呢?我认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诚信的可贵。如果你能做到诚信,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其次要学会做学问
学会做学问,首先要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人类已有的现成的认识成果。包含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也包含了人类的全部智慧,后人只要直接获得这些认识成果就可以了。这种知识观是传统教育理论中最具核心意义的理念之一。新的知识观认为,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
学会做学问,还要学会学习。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和真理。学习是超越学校空间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是超越特定时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超越个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君子独学,孤陋而寡闻。学会学习,不仅要重视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学会认知的手段;不仅要通过考试,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
学会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谓之半知;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这些名言警句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到学以致用,才是做学问。
学习,既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也是未来事业的准备。现在有些大学生以为踏入了大学校门就没事了,开始放纵了。也许,有的同学要说,我每次考试都及格不就是合格吗?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白费。这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思想。
我平时关注了一下学生的学习动态,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平时在教室、图书馆和在寝室里看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你拿什么去应对明天的剧烈竞争呢?我希望在坐的学生都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总之,“做人、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两者者之间相互辅成,相互促进。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一个学生,毕业时以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社会,毕业后,做人能否堂堂正正,做事能否兢兢业业,做学问能否严严谨谨,全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我希望我们,用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于是毕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一句:“成为社会栋梁,我,已经作好了准备”。
网上搜,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