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大众汽车的营销成功在什么地方?

2025-01-01 16:51:0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大众来的最早。中国人谈及感情时,最爱排先来后到。先者,堂堂正房,后者,无耻小三。当福特和通用都没有拥抱那个曾经一穷二白的社会主义红色中国的时候,是大众犹犹豫豫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率先投资了中国市场。外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谁知道你会经济腾飞还是回归文化革命呢?标致,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初次冒险都失败了,但大众的投资则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它率先占据了市场份额,完成了产能和营销渠道布局,奠定了极为强大的品牌基础,与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潜在的影响了中国汽车行业法规的建立,以及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专业的人才(中国汽车法规主要参考欧洲,这对大众有利;很多国内汽车从业者受大众乃至德国汽车的影响也很深远)如果你有两个朋友来找你借钱,一个跟你认识了30年,一个跟你认识了3天,在别的因素都一样的情况下,你更可能会借钱给谁?2 大众集团本身是全球列强之一。这一点不需要太多解释吧。德国有优质的制造传统,汽车工业实力强大。大众集团上有兰博基尼,Porsche,奥迪,中有大众,下有斯柯达,西亚特,商用车也有涉足。走多元化品牌战略,全球销量最近几年一直是前三,目前在销量上无限逼近丰田集团。3 强大伙伴。中国法律要求外资在华造车需要找到不低于50%股份的中资伙伴。大众汽车在国内有两个合作伙伴,都非常强大: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

回答2:

经常会看到大家对大众车的口碑与质量不符,他们戏称大众车为“神车”,实际则不以为然。在各种汽车论坛则相对较少看到有对大众车的质量存在怀疑态度的。那能否说明大众车的营销非常成功呢?如果是,那大众的营销有什么亮点呢?另外,大众车的质量在多大程度上被虚夸了呢?有对比就最好了。说大众的营销成功,我不敢苟同。各大汽车集团的销售团队都不是吃素的,营销能力也难分高下,但是大众在中国的确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这里面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我把这些原因概括了一下一共分为三点:1、德系文化熏陶;2、政府支持保证;3、深谙中国之道。德系文化熏陶我想说在世界范围内有三样东西值得我们尊敬,它们分别是“德国汽车”“日本电器”“美国科技”。在我眼里,这三样根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用它们的文化感染你,让你通过它们的产品感受它们的文化魅力,这应当是销售的最高境界了吧。曾经的中国邀请通用来华建厂,通用凭借一副美帝国主义的优越感拒绝了,政府转而邀请大众,大众来中国考察认为市场潜力巨大,当即与上海汽车联姻成立上海大众,开始生产红火了30年的桑塔纳。十年后通用再次来到中国,看到满大街跑的大众汽车,心生悔意果断在华建厂,但为时已晚。大众用十年的时间培养了中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念,培养了中国人对大众品牌的信任和依赖。正是这难得的十年奠定了大众在中国不可一世的地位。

回答3:

我自2001年开始销售大众汽车,一卖就是五年。转行后也从未中断与大众打交道。承蒙题主看得起,我说说我眼中的大众汽车营销。不擅长篇,扼要概括。

1,父辈熏陶。汽车消费的品牌倾向是有延续性的,大众入华30年,品牌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可以透过网易的一篇专题窥视一二。对这段历史缺少感受的请点击。《视野》 第11期:“国民神车”桑塔纳

2,德国标签。受益于与奔驰、宝马、保时捷同样来自德国,为大众和奥迪加了印象分。我为大众起草过近50篇A\B展(北京、上海、广州)公开讲稿,从辉腾到新桑塔纳,强调德国血统是必须的,偶尔强调得不够还会被大众要求增补。

3,缺少竞争者。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给人的感觉竞争白热,但大众真正的竞争者还未出现。无论是网点规模,还是产品线长度,或是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没有哪个品牌能在综合优势方面超过大众。丰田和通用在海外做得到,但在中国,目前做不到。

4,坚壁清野。南北大众为何呈现产品高度重叠?表面看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耗,其实是增强南北大众在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的传统优势市场地位,饿死竞争者的默契。大众汽车为何要把工厂陆续改建、新建在南京、成都、佛山,甚至乌鲁木齐?除了优化布局,其深意在于复制坚壁经验,这是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5,营销思维主导下,充分本地化的车型开发。我曾是大众汽车狂热的追随者,但现在更趋向冷淡的批判者。这其中的转折点源自个人知识面的扩大和大众不厚道的转身。从时间来看,2004年是转折点,之前是工程师造车,之后是大忽悠造车。从产品来看,初代途安是大众产品保持德国标准的巅峰,其后就是持续下滑。从起源来看,一汽大众被上汽大众带坏,上汽大众被上海通用带坏,上海通用被泛亚带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