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成矿构造环境及其演化的讨论,并结合对本区主要典型铜、银、金、钨、铁等多金属矿床(点)调查与观察,依据大地构造环境成矿专属性的理论(葛良胜,1999,2000,2001),初步将本工作区自北而南划分为4个成矿亚带(区)(图4-1),部分成矿带内又划分出若干个成矿集中区。
(一)红格尔-达来庙铜、钼、金成矿区(Ⅰ)
位于研究区西北端,北邻国境线,南界大致与南蒙古-喜桂图旗南断裂一致,该断裂是南蒙古地块内部的一条重要断裂。本区早古生代以前为南蒙古洋中的一个陆块,自泥盆纪开始接受海侵,沉积了泥盆系和奥陶系碎屑岩,局部海较深;中古生代古岛弧区,发育中古生代的火山岩浆活动;与此同时有大量的中酸性花岗岩浆侵入,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南蒙古地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后,本区曾发育规模较小的拉伸盆地。燕山期南部有小规模花岗岩侵入。岩浆活动特征、现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的分布情况,可划分为东西两个成矿集中区。西部靠近边境地区为红格尔-毕力河成矿集中区(Ⅰ-1),主要矿床点包括本项目新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红格尔金矿;东部为达来庙成矿集中区(Ⅰ-2),主要包括一系列铜和金的矿点、矿化点和大量的重砂异常。本区西部和北部临国境线,多为沙漠和砂砾覆盖区,常年风沙较大,草原植被不发育,地理环境艰苦,地质程度和矿产勘查程度极低。该区向西延伸进入蒙古境内,有著名的察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和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钼金矿床。
(二)二连浩特-塔日根敖包铅、锌、铜、银、铁、金多金属成矿带(Ⅱ)
该成矿带自西向东贯穿工作区北部,西段与上一成矿区相邻,中东段则以国境线为其北界,南界大体同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一致,该断裂可以看成是弧间(前)盆地南缘的边界断裂。本带为研究区最重的成矿带之一,现发现的主要金属矿床点位于本带内部。该带早古生代及其以前均为南蒙古板块的组成部分,长期处于隆起状态,中古生代,随着南部洋壳的向北俯冲,本区发生局部拉张,渐转为弧间盆地环境,局部(如二连浩特东部等)可能发育有小规模的洋壳,以发育石炭系沉积为特征,但最早的拉张可能在泥盆纪末就已开始。在石炭纪末,随着洋壳的闭合,弧间盆地自西而东渐次消失。但局部则延续到二叠纪。但本区二叠纪沉积同石炭纪具有明显差异,尤其西部,前者主要为海相,而后者主要为陆相,根据区域构造演化,二叠纪盆地更可能是地块拼合后的伸展而形成的,而此时,东段(东乌旗地区)则还处于从弧间盆地向残余盆地演变的状态,这同东部地块拼合较晚密切相关。后面还将谈到,该盆地西东段由于南部有苏尼特左旗至东乌珠穆沁旗岛弧发育,具弧间盆地特征,其中段则更似弧前盆地性质。中生代全区隆起,未接受沉积。至燕山期则同全区一样,发育大量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岩浆岩带。应该指出的是,本带中段伊和乌花-奥由特一带的地质背景与红格尔-达来庙更为相似。它可能是上一成矿带之一段但被后期断裂错移所至。根据带内地质特征及矿床点分布情况,自西向东又可划分为6个成矿集中区。
图4-1 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区划图
Ⅱ-1:二连浩特-查干敖包铅锌铜金成矿集中区:如阿拉盖乌拉铜矿点、KD7金矿点以及多个铅锌铜金异常区。该带西延进入蒙古境内,发现有著名的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床。
Ⅱ-2:白音乌拉铜金成矿集中区:主要有白音乌拉铜矿点和塔海金矿点。此外,本区发育大量铜、金异常。
Ⅱ-3:伊和乌花-吉日嘎郎图铜银金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本区是区内矿床点最集中的成矿集中区之一,以铜金矿床(点)为主,其产为银多金属矿点。据最近勘查认为,本区还发育铋矿化。主要矿床点包括巴润苏日德日格金矿点、霍格宁陶勒盖银多金属矿点、莫若格钦铜多金属矿床、阿扎哈达铜铋铁金多金属矿床等。该区近期成为本区地质勘查的热点之一。
Ⅱ-4:绥中查干-奥由特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主要有奥由特小型铜银金矿床、绥中查干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及一系铜多金属异常。其中奥由特铜银金矿床在本区极具代表性。
Ⅱ-5:沙麦-塔日根敖包钨锡金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本区大面积发育燕山期花岗岩,此前的地质作用特征基本被完全改造而不见。相关的矿床(点)主要有沙麦钨矿床及其他一些钨、锡、金、铜等矿点和异常等。该区北邻的蒙古境内,发现有巴特洼(中型?)钨矿床、南德兹尔(中型?)钨钼矿床等多处。
(三)苏尼特左旗金、铜、钨、铋、铁成矿区(Ⅲ)
该成矿区北部以晚中生代—新生代大规模拉伸盆地与上一成矿带(Ⅱ)相隔。该区早古生代及以前应为南蒙古洋北部的一个小型地块,区域上是南蒙古地块的组成部分,早古生代末期由于弧间盆地的发育而裂离于该地块的主体,中晚中古生代为岛弧区,晚古生代北部可能局部发生伸展形成小型拉张盆地。中-晚古生代岛弧岩浆活动极为广泛,形成了大面积花岗岩类。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区产出有较大规模的中生代早期碱性花岗岩(沙尔塔拉-乌兰哈达),具有从碰撞到碰撞后伸展花岗岩演化的特征。此外,本区中生代还发育了多条近平行展布的韧性剪切带,构造活动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燕山期同样也有小规模的中酸性岩浆岩体侵入。本区是研究区西段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发现的矿床点主要包括巴彦宝力道、365、397、南菜园等金矿床(点),我们新发现的巴彦温都尔金矿床也位于本区。此外,区内还有铁、铜、钨、锡等多金属矿化和矿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沙尔塔拉—乌兰哈达—乌和尔楚鲁一带又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价值的铋铜金多金属矿化点。
(四)东乌珠穆沁旗(乌兰陶勒盖-查干楚鲁图)铜铅锌银金多金属成矿区(Ⅳ)
该区的大地构造性质同苏尼特左旗一致,早古生代早期及以前应为南蒙古洋北部的一个小型地块。早古生代后期及至中晚古生代接受了较连续的弧上盆地型火山-沉积作用,并伴有火山-侵入岩活动,其弧上盆地发育规模远比西部苏尼特左旗大。中生代早期也有零星小规模的碱性岩浆活动;晚中生代本区受区域多元应力综合作用,发育了规模较大的断陷盆地,陆相火山-沉积作用十分强烈,同时也伴有小规模的中酸性岩浆岩体侵入。本区是目前研究区矿床(点)最集中的成矿区之一。包括吉林宝力格铜铅锌银金钴多金属矿床,乌兰陶勒盖铜银铅锌矿床,达赛脱和阿尔哈达、朝不楞铅锌矿床以及查干敖包铅锌铁矿床(后几个矿床均在本项目研究区外)等。此外还发育大量铜铅锌金多金属异常。该区北邻的蒙古境内,发现了莫顿(中型?)铅锌矿床。
(五)交其尔-贺根山铁、金、铬、铜、铂成矿带(Ⅴ)
位于研究区南部。该带大体同中晚古生代的地块增生拼合带一致。为早古生代—中古生代南蒙古洋的残迹区。因此其发育有早古生代甚至更早的火山沉积地层,后经变质形成著名的温都尔庙群(北带),中古生代洋盆闭合后,本区自西向东零星分布的规模不等的基性—超基性岩块,经前人研究为典型的蛇绿岩套组成部分,其中贺根山蛇绿岩是我国北部著名的蛇绿岩套之一。在该成矿带西段直接与苏尼特左旗岛弧带相邻,向东北则以晚古生代—新生代拉伸盆地与北部的弧间盆地成矿带相邻,从这一角度看,其北部(南蒙古地块南部)具有弧前盆地性质。根据本带的成矿特点,可划分为两个成矿集中区。西段苏尼特左旗南部交其尔成铁金矿集中区(Ⅴ-1)和东段的贺根山-小坝梁铁、铬、铜、金、铂成矿集中区(Ⅴ-2)。前者产出有交其尔铁矿,后者已发现赫格敖拉大型铬矿床和小坝梁小型铜金矿床,以及小型铬矿床、铬矿点、铂矿化点、黄金-铂重砂异常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