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蟋蟀
是一种直翅目的小昆虫,因其善鸣叫的特点,在古代就被人类关注。在《诗经》中就有对蟋蟀的描写: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之后的诗词歌赋中,也常能看到蟋蟀的身影。
2、蝉
会鸣叫的蝉都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有两个,如果去看蝉的肚皮,常会发现有两个小圆盖,这样的蝉就是雄蝉,雌蝉是没有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
3、纺织娘
纺织娘纺织娘喜食南瓜、丝瓜的花瓣,由于它也吃桑叶、柿树叶、核桃树叶、杨树叶等,但也吃其他昆虫,所以有一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属于害虫之列。
4、麻雀
麻雀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
5、喜鹊
喜鹊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纺织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喜鹊
秋天在夜晚会叫的虫子主要有蟋蟀、蝉、纺织娘等
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在《诗经》中就有对蟋蟀的描写: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蝉是同翅目蝉科动物,体型通常不大,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 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纺织娘是螽_科、织娘属昆虫,体褐色或绿色。头顶、前胸背板两侧及前翅的折叠地方黄褐色。头短而圆阔,复眼卵形,褐色,位于触角两侧。纺织娘栖息于凉爽阴暗的草丛中。成虫于夏、秋季间出现。它们白天常常静伏在瓜藤枝叶或灌丛下部,黄昏和夜晚爬行至上部枝叶活动和摄食。鸣声如“轧织,轧织”声。
蝼蛄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F2%F7%F2%C1&z=0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应该是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一般在长江以南东方蝼蛄较多)、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强端刺,便于开掘。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对角线脉和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小,雌虫产卵器退化。
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 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黄斑黑蟋蟀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C6%B0%DF%BA%DA%F3%AC%F3%B0外观特徵:
体长24~28mm。体色全黑;翅膀前端有2个黄斑。外观特殊,辨识容易。本科成员雄、雌虫翅膀结构不同,雄虫可用上翅摩擦发音,有求偶、警示、领域宣示等作用。
生态习性:
本种即民间用来斗蟋蟀的主角。雄虫白天不发音,蛰伏在草丛隐蔽处不易被发现,夜晚鸣声宏亮。
油葫芦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3%CD%BA%F9%C2%AB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
此昆虫喜欢栖息在田野、山坡的沟壑、岩石缝隙中和杂草丛的根部。它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对大豆、花生、山芋、马铃薯、栗、棉、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它白天隐藏在石块下或草丛中, 夜间出来觅食和交配,雄虫筑穴与雌虫同居。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与斗蟋蟀一样,会相互咬斗,有互相残杀的习性。
此昆虫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翌年春末天气转暖时化为若虫,夏末时化为成虫,夏末秋初为其旺发期,此时荒野之中,到处都可听到其鸣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
双斑蟋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B%AB%B0%DF%F3%AC体形尺寸 体长23-27mm;前翅长15-18mm;后足腿节长12-15mm;产卵管长15-17mm
繁殖方式 卵生
鸣 声 清脆响亮,强劲有力,声如“渠、渠、渠、渠(Qu)……”,节奏匀速,鸣声连续无间断。野生双斑蟋雄虫善鸣好斗。
双斑蟋体粗壮,全身光滑,头胸有光泽。头部饱满,球形;前胸背板略呈鼓状凸起,两者均为亮黑色。触角窝上方,除侧单眼为黄色外,无浅色斑纹。前翅黑色或略带赤褐,雄虫前翅基部各具1圆形黄斑,因而得名“双斑蟋蟀”。三对足均为黑色。前翅宽大,超出腹端,后翅发达,翅端折叠时呈须状,超出前翅和尾须。 头小,3个单眼略在一水平线上。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后缘均向后凸,呈缓弧形,侧片前下角呈直角。发音镜近椭圆形,长稍大于宽,四角圆,镜内有一弯曲横脉,斜脉4。后翅发达,长过腹端,露出如长尾。
螽斯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F3%AE%CB%B9&z=0
蟋蟀 蟋蟀的叫声是靠生长在背部的又宽又大且极薄的羽翅振动发出的。
只有雄蟋蟀才能发出叫声,雌蟋蟀是不叫的,雌蟋蟀的羽翅又短小,且较厚。
蟋蟀在四种情况下发出叫声,1 求偶,这是最多的叫声。2 战胜对手后的叫声,些时的叫声最为雄壮有力。3 战斗前的叫声,有一部分蟋蟀在见到敌手后,会先发出叫声起威摄作用以期吓退敌手。4 交配前的情话,雄蟋蟀通过叫声,可使雌蟋蟀向其靠拢,一雄一雌两只蟋蟀尾部靠拢到后爪能触及到的位置,此时雄蟋蟀开始唱起情歌,此时的叫声婉转而轻柔,直到雌蟋蟀进入状态时叫声才停止进入交配。
也就是靠鞘翅的摩擦震动发出声音。
有,蟋蟀、蝈蝈、纺织娘、知了、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