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方现代电影,越详细越好

2024-12-21 21:14: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先锋电影,50年代的新浪潮,还是60年代的安东尼奥尼、戈达尔派,这类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传统情节的否定。

传统的故事片的结构方式,都包含一个情节。而这个情节是根据可能和必要的法则(或因果)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有时这些事件还往往表达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总的来说,它是以人的理性活动为基础的。

而西方现实主义流派电影则主张以非理性的直觉、本能和下意识来体现创作者的“自我”思想。因此,他们不把情节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想要摆脱与情节的任何联系,割断了人和社会的联系。由于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60年代后期西方电影界兴起了所谓的“流”派电影,即“意识流”电影和“生活流”电影。

“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电影主张以非理性的意识流动构成影片的内容.甚至的时间和空间也被”主观化”了.于是,映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副社会主人公主观认识到的,那种颠倒错乱了的世界.它在结构上有以下特点:一.抛弃了传统的叙述顺序,以非理性的心理连续代替传统叙事逻辑顺序;二.在时、空反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结构顺序。影片中大量地运用闪回和倒序,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把回忆和幻想、真相和错觉揉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把以上特点概括一下,便可以得出“意识流”影片的情节公式;回忆(包括联想、幻觉和梦境)+现实。但是,这不是一般正常人的现实和回忆的结合,而是是狂乱的心理活动不间断地侵入影片人物的现在生活所形成的一种影片的剧作情节。在我们看来,由于这种艺术所追求的是一种下意识活动,所以网网给人以支离破碎、晦涩难懂的感觉,在情节上也是不和谐、不统一的。

“意识流”电影代表作品

片名:<<广岛之恋>>

导演:阿伦 雷奈

这是一部时间与空间概念完全心理化的“意识流”电影,以充满简短下意识的闪回镜头,表现了一个法国女演员在日本广岛拍片期间和一个日本建筑工程师的短暂爱情故事。在这个爱情故事展开的同时,又掺入了回忆的内容:她在二战期间与一位德国士兵的情感经历。

这是一部与传统电影有着下显著区别的“现代电影”。雷奈采取了新颖的叙事技巧,巧妙地把时空交错的“意识流”呈现在一幕上,而导演则完美地把握了视觉画面和视觉语言之间的平缓,被誉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

“生活流”电影

生活流主张“让生活本身说话”,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流动”,对生活作一种“纯”客观的记录。换句话说,这种影片要求“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去记录生活,对于所描写的对象不做任何思考和概括,也不做任何评价和分析;认为应该由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力主以”自我溶解于客观之中的影片,必然会导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仅仅是不偏不倚地、客观主义地去摄录日常的”生活流”,而不必去考虑作品的情节.于是,在”生活流”的影片中,时间的联系被打断了,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在分崩离析之中.这类电影的美学观就是不必对生活作任何选择,只须抓取一些生活片段.客观主义地将他们混杂在一起即可.

“生活流”电影代表作品

片名:<<四百击>>

导演:弗朗索瓦 特吕弗

<<四百击>>的成就主要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拍片方式,并且使”强调个人艺术风格”的作者电影被大众所接受,影片基本上是特吕弗个人的生活经历,以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通过他在学校、家庭、少年管教所等处所经历的大小琐事,把镜头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折射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冷淡,成人世界{老师、家长、政府机关人员}的专横,以及僵化的教条制度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精神上所形成的摧残。电影中最经典的段落是片尾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他带着观众跟随主人公小安托万穿过树林、田野、奔向茫茫大海,最后以小安托万回头时无助的眼部特写结束,从而完成了导演对社会的一声呐喊。

* * *

可见,“生活流”和“意识流”不是相同而是完全相反的东西:一个标榜“客观性”,一个强调“主观性”。但是两者殊途同归,前者反映极其琐碎、偶然的不带有生活客观归律性的东西,后者反映由下意识所产生的混乱的视觉影像。既然所反应的生活是混乱的,人的思想事无逻辑,当然也就无结构可言,所以两者都是排斥情节的,都是令人费解的。

这种流派电影在60年代中期度过了它的顶峰时期以后,日后便逐渐衰落。原因之一,便是它缺乏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回答2:

我一直认为,西方的电影,较中国电影有创意,这种创意,除了在故事结构上的创新外,更多的是体现在了故事的内容上。

西方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崇前,而中国电影,则偏爱于怀古。只要对西方电影稍有关注的人,就会发现西方电影更多的是执著于对未来的想象,诸如《火星计划》、《机械公敌》等影片就是明证。而中国的电影,则是与之相背的。近来,国内的一些历史剧、宫廷戏甚嚣尘上,大概就是这种怀古情结的突显。因此,但西方儿童正沉醉于星球大战的无尽遐想时,我们的下一代仍痴迷于降龙十八掌的无坚不摧;当西方人正在为宇宙飞船的设计图纸一筹莫展时,我们仍在为哪段历史是否尊重史实而吵得鸡飞狗跳。

无可否认,这样的思维模式,已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未来的认知。我们常说,咱们的下一代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但谁又想过,我们周边的文化,又为他们提供了多少创新的氛围呢?

我们的电影,与西方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尝试着去从西方的电影中吸取有益的思维方式,我想,无论是对我们的电影事业,还是下一代,想必都会大有裨益。

摘抄的

回答3:

丁菲飞广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