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稚幼鱼主要摄食轮虫、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幼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的幼虫、小鱼小虾等;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虾类为捕食对象。
捕食的鱼类在不同水域有很大的差别,但通常多为该水域的优势种群。例如,黑龙江中的乌鳢主要捕食鲫鱼、鲤鱼、雅罗鱼、鰟鮍、蛇鮈等;长江流域则以刺鳅、沙鳅、泥鳅、鲫鱼、鰟鮍类为主。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1、黑鱼肉中含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
2、适用于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之人食用,西矿一带民间常视黑鱼为珍贵补品,用以催乳、补血;
3、黑鱼有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因此三北地区常有产妇、风湿病患者、小儿疳病者觅乌鳢鱼食之,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法。
饮食方面,由于乌鱼补虚,没有食用禁忌。而且,乌鱼更适宜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脚气水肿等水肿病人以及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痔疮、疥癣、高血压、高脂血等病症者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鱼
它的主要食物是鲫鱼、虾等。一般体长小于3厘米时,以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为食;体长3-8cm时,主要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虾、蝌蚪为食;体长20cm以上时,主要以各种小叶鱼、蛙、虾为食。黑鱼特别喜欢吞食活青蛙,一种40厘米长的黑鱼,一次能吞下十几只小青蛙。所以钓黑鱼经常用青蛙做诱饵,放心。经过特殊训练,黑鱼还会吃漂浮颗粒饲料。
黑鱼是食肉动物。体长3cm以下的黑鱼吃蚊子幼虫,体长3-8cm的吃蝌蚪、虾、幼体,体长20cm以上的吃各种小鱼甚至同类。人工饲养时,还可以给乌鳢投喂豆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饵料。
黑鱼生性凶猛,胃口巨大,非常贪婪。它们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猎物因体型大小而异。
体长不到3厘米的黑鱼苗主要吃蚊子幼虫。体长3-8厘米的黑鱼,可以吃小昆虫、蝌蚪、虾、仔鱼等。体长20cm以上的成年黑鱼特别喜欢吃鲫鱼、小吃店、泥鳅、田鸡等各种小鱼、幼鱼。饥饿时,它们会捕食同类。在人工养殖环境中,除动物饵料外,乌鳢还能以豆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饵料为食。水温高的夏天,黑鱼吃得多。当水温低于12度时,黑鱼就会停止摄食。
黑鱼的捕食习性
黑鱼游动缓慢,通常不追逐猎物,而是躲在水生植物或其他隐蔽物附近,高度关注周围的动静。一旦发现附近有鱼等适口的活饵游动,便迅速出击,一举将其捕获,食量很大,往往能吞下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左右。据解剖,一条500克的黑鱼在短时间内吞食了8条长10厘米的草鱼种,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它能够吞下身体长度不到自身三分之二的相似个体。
黑鱼的摄入量与水温密切相关。夏天水温高的时候,黑鱼还挺贪吃的,吃很多。当水温低于12℃时,黑鱼就会停止进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动物饲料不足时,也可以饲喂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
黑鱼的生长环境
1.低级鱼:黑鱼是一种底栖鱼类,通常栖息在静水或稍有流动的水中,水生植物密集,底部淤泥松软。它遍布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经常潜入水底摆动胸鳍以维持平衡。
2.适应性强:黑鱼对水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缺氧、水温、水质差的适应能力。当水缺氧时,它可以把头伸出水面,把背压平。头部较长,前部略扁平,后部略凸起。借助于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侧颌部延伸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无水的潮湿地区也能长期存活。当温度范围为10℃至15℃时,乌鳢可离开水面3至4天。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
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幼鱼)黑鱼的游动速度缓慢 ,但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黑鱼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据解剖,一条500克重的乌鳢,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黑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能以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又名乌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
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鲤鱼等列为虫鱼上品。
黑鱼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黑鱼作为药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外科手术后,食用黑鱼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幼鱼)黑鱼的游动速度缓慢[2] ,但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黑鱼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据解剖,一条500克重的乌鳢,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黑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能以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与鳡鱼一样,以鱼、虾等为食。但它的捕食方法与鳡鱼不同,从不主动追赶猎物。乌鳢常潜伏在水浑浊、水草丛生的浅水地带,若在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或平静的地方,则多隐蔽在水草下面或静止的水层中。在捕捉食物时,它从不借助强健的身体快速游泳能力追捕小鱼,而是辅以狡猾的手段达到追捕食物的目的。当它发现小鱼时,便在附近水草中隐蔽起来,静静窥视,等待对方松弛警惕,游动至它的附近时,突然冲向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咬住小鱼吞食。
黑鱼,是乌鳢[lǐ]的俗称,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
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鲤鱼等列为虫鱼上品。
黑鱼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黑鱼作为药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外科手术后,食用黑鱼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