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排挤的人:领导者、空降的外来者、弱者、普通人、次要核心人物。
1、领导者:领导者是集体的最高负责人,领导者对集体贡献度最大。领导者是承担压力最大的人,集体中任何一个成员出了事问题,都是领导者的责任。领导者也是享受荣誉最多的人,集体中任何一个成员取得成就,领导者也可以收获同样的荣誉。
一般来说,领导者只要做到能力达标,人品正直,尽心尽力为集体服务,就很容易获得集体的爱戴和拥护。偶有能力低下,或人品不正,或偷懒混日子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也会受到集体的排挤,甚至是颠覆。
2、空降的外来者:在一个集体,跳槽到另一个集体的时候,无论是升职加薪的领导者,还是普通职员,都很容易遭受到新集体、新团队的排挤。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一切工作都尽善尽美,可还是经常感受到来自新集体的排挤。因为,排外是人类的本能。
3、弱者:弱者是给集体拖后腿的人,弱者对集体的贡献度为负。弱者的特征是个人能力较差,在集体中缺乏话语权,缺乏威信。平时弱者个人能力差,至多影响自己。而一旦遇到集体比赛的时候,弱者的个人能力差,会直接导致伤害集体荣誉,那么这时候弱者就会引起众怒,遭到排挤。
比如,全班一起参加校级合唱比赛,有一个节奏感极差的同学,每次都比别人唱的慢半拍,那么这个同学就很可能会受到集体的排斥。
4、普通人:普通人是集体中的消费者,普通人为集体的贡献度为0。普通人不担任职务,不需要额外付出精力去为管理集体做贡献,也不需要额外付出努力去为集体荣誉争光,甚至也不需要额外付出心思去为核心人物的决策宣传造势。
因此,普通人只需要安安静静得待在集体中,享受集体的保护,享受领导者与核心人物们的服务就好了。不过,普通人也有其局限的一面,因为自己在集体中贡献度太少,所以相应的,话语权也变得比较少。
5、次要核心人物:次要核心人物是核心人物的心腹好友,次要核心人物为集体的贡献度很高。次要核心人物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他们是集体决策的造势者,如果没有次要核心人物,领导者的决策就无法执行,管理者的工作就无法开展。
总结:对集体里表现优秀的人表现出敌意,暗暗期望或者用各种方式让他吃亏。这一方面是出于”这个跟我水平相似的人,居然超越我了"的嫉妒,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维护稳定感的需要。目的是将他拉回原来的水平。
所以,在群体中经常看到,许多企业会有所谓的“螃蟹效应”:在一个办公室里,有一个员工出类拔萃,就很容易受到针对,直到他离开,或是变得平庸。因为群体不允许过于出众的个体存在,那样会让群体变得不稳定。
1、不会说话
在职场当中,极其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可以过于高调,不能随意去用语言伤害别人。有的人就是口无遮拦,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所以在单位,处处受人讨厌。在同事的心目中,根本就不在同一个等次,所以同事也不想和对方交流。言语是非常锋利的,有的时候一句话可能就会伤害一个人一辈子,不会说话的人也就会被人厌恶一辈子。
2、自恋
很聪明的人,往往在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得比较突出,也会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就有了自恋的资本。在其他女生面前,总是很自恋,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看不起人。而其他女生才不吃这一套,管对方是谁,离大家远点。
3、弱者
弱者是给集体拖后腿的人,弱者对集体的贡献度为负。弱者的特征是个人能力较差,在集体中缺乏话语权,缺乏威信。
平时弱者个人能力差,至多影响自己。而一旦遇到集体比赛的时候,弱者的个人能力差,会直接导致伤害集体荣誉,那么这时候弱者就会引起众怒,遭到排挤。
4、爱八卦
这样的人好奇心强,特别爱八卦,哪里有稀奇的事,总是跑在首先位。八卦完以后,这些人会作为八卦的传播点,不断的把各种八卦传播出去。
甚至是别人的一些难堪的事,都不忘传播。而时常把别人秘密说出去的双子,难免会让人讨厌,从而受到排挤。
5、稀缺资源占有者
稀缺资源占有者是集体中的精英,是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独占稀缺资源的人。比如,最受领导宠爱者,代表集体上报纸上电视者,巨额奖学金获得者等等。
因为稀缺资源占有者动了人家核心人物的奶酪,抢了人家核心人物的资源。核心人物平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花尽心思讨好领导团结同学,付出这么多,就是为了等着“关键时刻”。
“有好事儿的时刻”,好的资源能优先落在自己头上。而现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平时默默无闻,没为集体做过什么贡献的人,突然冒出来把这个好事儿抢了。
你有没有经历过在生活中工作中被人排挤的情况呢?之前就有很多粉丝私信我问题的时候,说到自己生活中都遭遇过被排挤的状况,那时候是非常委屈的,莫名的被孤立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一是敏感多疑、自卑内向的人,这种人不积极与人交往,有社交恐惧,所以容易导致人际关系不良、
二是过分强势自私的人,这种人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也容易被人孤立。
1.文化正常、正能量比较充足的企业造就正能量的团队
一个企业在价值取向方面比较积极,格局比较大,在日常的行为过程中传递和主张的是积极向上、坦诚阳光的风气。那么,企业团队的主流也应该是开放积极的,有包容心的,是以正能量为工作的基本价值方向。
但是有光明就有黑暗。即使再阳光的企业,也存在少数相对“阴暗”的角落。那些做事见不得人,不能够光明正大面对他人的人,自然容易被人排挤。
2.文化扭曲、急功近利的企业造就的是价值偏离的团队
有些企业因为决策者个人价值观的原因,喜欢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喜欢用一些不正常的方法进行团队管理,这种企业带来的事文化的扭曲。因为整体环境的不正常,导致员工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障利益不受损失。所以主流价值观发生偏移。
这个时候,一些积极正直的员工,一些坦诚直言的员工,便脱离主流,容易受到排挤。
我就亲身接触过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小学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初靠胆儿大发了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人数越来越多。老板的“担心”便出现了,他担心能力强的员工权力太大会“架空”自己,但是不授权又无法开展工作。于是,不希望高管之间团结,通过各种手段挑起他们的争斗,以便实现自己“权力”的平衡。这种风气传遍整个公司,于是很多抱有事业心态、积极能干的员工便经常受到打击,最后含恨离职。
观点一: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何种员工受到排挤的环境因素,决定了哪些员工最容易受到排挤。
观点二:企业塑造的是大环境,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交往与同事相处过程中,每个员工又面临自己实际工作的小环境。小环境同事之间关系更为敏感,影响因素更加直接。总体上来说,员工之间的利益取向、价值导向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一些人容易受到排挤。
首先,利益的互斥性是一些人受到排挤的重要原因。
在一个小团队内部,虽然都是为一个公司的共同目标工作,但是因为工作能力、岗位重要性和实际绩效的不同等原因,会导致大家在利益获取上并不一致。其中一些人在利益上明显与其他人不同,甚至因为个人的利益影响到了大家的利益。自然容易受到排挤。
比如,在公司某部门,一员工因为经常犯错误导致自己当月绩效被扣光,他的不良表现影响到了部门绩效得分,当月部门所有员工可分配的绩效奖金金额大幅下降。这个时候,该员工就犯了“众怒”。因为自己的不良表现影响到大家的利益,自然容易被排挤,不受待见。
“侵犯”群体利益的员工在利益获得上与其他人员有明显的边界划分,并具有相互排斥的特征。因为损害大部分人利益,成了众矢之的。
其次,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容易使一些员工受到排挤,不受待见。
所谓价值取向,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1.职业兴趣
俗话说人各有志,大家在职业上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追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人以群分”的圈子现象。在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工作小组,当某员工的个人职业兴趣与他人明显不同的时候,自然受到冷落,不受待见。
比如某企业部门的员工,身在其岗但不喜欢岗位的工作,当看到其他人认真工作的时候就冷言冷语。自己不认真工作甚至懈怠工作,看到他人认真工作就挖苦嘲讽。这样的人,大家都不喜欢,损人不利己,不受人待见。
2.工作价值取向
员工工作的动机各不相同,不同的工作动机形成各自的工作价值取向。有些人希望通过正当劳动换取收入回报,而有些人则总想投机取巧。投机取巧的人不把重心放到工作上,而是找一些“捷径”,耍一些“小聪明”,甚至不惜坑害别人的利益。
这样的员工不是团队的主流,与大家的基本职业认知有很大差异,不受人喜欢,容易受到排挤。
最后,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大家在工作上的排斥性和工作关系上的冷落
因为教育背景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等各种原因,不同的人真的是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团队内部,大部分人的行为与他人是不相排斥的,所以能够得到尊重。但是,有些人的行为却是比较“怪异”而不能为人容忍。
行为互斥表现在三个方面:
A.语言表达
在一些企业,有个别员工在语言表达上不同于一般人,成为“异类”。
比如,有些员工说话容易爆粗口,带脏字,让人讨厌;而一些员工说话的时候动不动就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词汇,而且不分场合,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B.动作习惯
动作,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行为,却能体现出一个员工的修养和个性。比如,有些员工不分场合大声说话,甚至胡说八道;比如一些员工随地吐痰,而且习以为常;比如有些员工不喜欢刷牙,说话的时候一嘴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