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2025-02-01 18:06: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
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
他首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
认为自己德高
三皇,
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
传说中的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
号称皇帝。
自此,
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
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是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丞相是皇帝的助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
夫监察百官,辅助丞相处理事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太仆、卫尉、典客、廷
尉、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在地方行政机构上,
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的制度,
将战国后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
分天下为
36
郡,
郡下设县。
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
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文字
各不相同,
这种状况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的不便,
而且还影响到国家统一
政权的巩固。为此,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
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
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实行“焚书坑儒”。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
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
特别是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
造成了文化上
的重大损失。

为了安定北边,
维护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
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
夺取河套地区,
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垦田戍边。
又让蒙恬负
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兴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作为秦王朝创始人的秦始皇,

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不能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抹杀的。从这一点上说,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时,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中央
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汉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诸侯。到汉武帝时,
这些诸侯国的势力相当强大,
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武帝接受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武帝还
找借口,逐渐削减侯国,将权力收归中央。这样,逐渐解除了诸侯国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
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
在财政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主要是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的
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而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大大的增加了中央的财政
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势力,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西汉初年,
诸子百家各派人物非常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
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指责中央,
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
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
独尊儒术”。
并在长安设立太学,
大力推行儒学。
从而使汉武帝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
大一统。
儒家学说从此被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推崇。
与此同时,
“罢黜
百家,
独尊儒术”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
因而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文化
发展。

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
到汉武帝时,
国力强盛,
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开始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较长时间,
其中大规模的战役有三
次,公元前
119
年的漠北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这次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
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从而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