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时代将结束,微信等社交工具获得更大机会。“就像BP机的时代结束一样,这意味着短信时代也许很快就会结束。”艾媒CEO张毅表示,短信量的下滑是一个标志,数据流量占主导的年代开始了,微信等社交工具会有更大的机会。根据工信部的最新统计数字,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2012年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了9%左右。“2013年短信业务出现负增长已经是必然的趋势。”电信专家付亮说。
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增幅为四年最低。 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9.0部/百人。这显示用户的增长并未带来短信量的同步增长。
付亮对记者表示,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的趋势已经持续了数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人均持有的手机量在上升,而实际上每个人发送的短信量未必因拥有手机的增多而上升。其次,新增加的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使用短信的习惯,有一些甚至看不懂短信,这部分用户的增加也影响了人均短信发送量的下滑。
对于来自外界产品对短信业务的冲击,张毅认为,产品本身的更替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短信诞生20年来并没有任何的改进,用户对短信失去了新鲜感。“20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张毅说。
“短信本身有致命的问题。”付亮说,相对于语音通话业务资费的迅速下降,短信业务的资费已经失去了相对优越性。“十年前,1分钟通话双向收费,每分钟4毛钱,而短信只要1毛钱。但现在多元化的替代方式多了,短信在资费上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统计显示,2012年手机网民数净增0.64亿人,达到4.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4.5%。也就是说,手机上网分流了用户对短信的使用,因为流量费比短信费更便宜。
付亮说,短信本身的缺陷导致发送量下降是既有的趋势,微信等应用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
虽然运营商依然是通信领域的巨人,但是用户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短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者。
去年,腾讯与央视“3·15晚会”合作,微信首次成为央视晚会收集线索及与观众互动的重要通道。
“微信等手机应用本身的优势更令人瞩目,多媒体文本的模式开拓了用户的自身需求。”付亮对记者表示,除了微信,YY语音、手机旺旺,甚至飞信等运营商推出的移动手机应用都在一步步蚕食用户的短信发送量。
“准确地说是类微信的产品正在逐步替代短信,比如新推出的手机QQ 2013的视频通话功能很强大。”张毅说。
他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在“大微信时代”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运营商能做的只能是减少这个趋势对其盈利的影响,在短信业务上应考虑深入的服务,比如针对用户过年群发短信这一习惯,运营上可以推出更多的促销活动。
“语音、短信和移动上网这三大业务很难在短期内被完全取代。现在语音通话的资费在这五年内已经下降了很多,运营商提供套餐基础包中大多包括了很长时间的语音通话时长。”
付亮表示,将短信业务转移到商业促销、自动办理业务和网页确认工具方面,短信对于运营商来说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