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官渡之战之所以兵败是因上天眷顾曹操,一夜之间令曹操由面临死地而得到重生,否则曹军绝不敌袁军的,令他获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许攸叛袁来投,并提供了袁军屯粮的地点(乌巢)之信息给予曹操,乌巢被攻破,袁军军粮尽失令军心大动,这点是第一个重点,而许攸叛变的可信原因有两个,一种说法是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许攸本来已经心存不满,再加上许攸多次献妙计都得不到袁绍的采纳,到当时他提议袁绍奇袭许县,又得不到采纳,故此他对官渡之战的袁绍失去了信心,所以毅然投入曹营;另一种说法是许攸家人贪污,被审配等人抓起来,许攸深知审配等人一向大公无私,认定家人难逃劫数,一怒之下投入曹营。二、乌巢被攻告急,袁绍手下大将张颌提议必须要全力援救乌巢,但当时郭图反而提议不救乌巢,他料曹操的精锐部队已开往乌巢,大营内必然空虚,应该转矛头直攻曹军大营,迫使曹军回救,当时袁绍采纳了郭图的意见而不理张颌的建议,命令张颌全力攻打曹营,结果曹军大部分兵力仍在营内,曹营攻不下来,反而乌巢就失守了,这时的郭图怕被怪罪,立即走去袁绍面前说:张颌声声埋怨主公不采纳他的意见,现在白白断送了所有军粮,真是庸主啊!袁绍这个心胸狭窄的人听了当然大怒,下命捉拿张颌,张颌得知后,对袁绍已彻底失去信心,于是率领部属一并投降曹操,这样一来,袁军就如树倒猢狲散一样由大好形势舜间变成兵败山倒。 其实许攸来投前,曹军已几乎粮尽,许攸若迟投几天,曹军就不攻都会自破,袁军趁势直取许县,那么曹操苦心经营的事业就等于完了,又或者袁绍早早采用许攸的奇袭许县之计,曹操也是变成不能进又不能退的境地,更快加速灭亡,可惜的是这个袁绍既昏庸又倒霉,不听许攸之计都没什么,只是拖慢点灭曹的时日,但偏偏这个许攸又于千匀一发的形势下投入了曹营,策动了乌巢之战,其实到了那个时候若袁军尽全力全速前往营救乌巢的话,曹操也未必就能得手,只要乌巢不失,粮草还在,曹军也是必败,但这个袁绍偏偏又采纳错那个小人郭图的计策,不救乌巢而攻击曹营,换着谁去当曹操都好,就算损失一个大营换上袁军全数粮草不都是很化算吗?曹操又怎会放弃攻下乌巢的呢?郭图的计策真是屎计,不过也没办法,袁绍就是采纳了,结果乌巢没了,还要迫反张颌,所以说这个袁绍就是昏庸加上倒霉再加上昏庸,这就是导致官渡大败的原因了。
不是的,三个臭皮匠定一个诸葛亮,袁绍财大气粗,有势无志谋,教子无方,偏听建议,致使众多人聚首却心力不齐。
袁绍优柔寡断被性情所羁绊,加上用人不善忠言不进,缺乏雄才大略,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