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困生加强心理疏导

2025-02-01 15:40: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消除戒备心理,进行感情疏导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引起心理上有自卑感。有时纪律又差,所以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指责和惩罚。大家对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嫌弃态度,因此在他们和老师之间存在着无形的隔膜,假如我们不和他们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就说不上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工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对他们要给以真挚的师爱,而不能有半点虚假。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谨言慎行,不能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尽量给他们以平等、民主的人格,倾听他们的心声,多数孩子会因为喜爱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课,一旦在情感上树立对立情绪,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不喜欢数学的后果。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注意语言亲切、自然,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使学生在“表扬赞许→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成功”中前进,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教师如能以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个学困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尊重、信任、热情、关怀的学习环境,那么他们因此会和老师亲近、会尊重老师、信任老师,也更乐意听老师的教导、上老师的课。我班的林迎杰、焦守全 、潘彤等同学虽然每堂课都学不会,但由于我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始终喜欢上数学课,每一节课都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每当看到他们认真听讲时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他们,虽然他们的成绩很差,但我从不嫌弃他们,因此他们每天都信心十足的投入学习。
  2、在学习动机方面疏导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学困生的关键环节。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学困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时常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否定。他们从没有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或是灾难的根源,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动机。遇到困难时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等原因。如果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社会意义时,就会迸发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促使他们勤学苦练。我们应对他们不断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
  也可以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来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为他们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们应在平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便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我努力帮助学困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林迎杰、焦守全同学只要稍有进步就会得到我的表扬,每堂课我都关注他们学没学会,如果没学会我会指导他们学会,如果学会了我就表扬他们:“真了不起,今天又有收获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且使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和努力上进的信心,继续前进。学困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
  我们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看在眼里,并经常给予肯定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激励是适当减轻学习心理压力的心理疏导方法
  总之,对学困生,教师要分析、归类,找出其“困难”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要疏导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有耐心、爱心,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必须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心理疏导工作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