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是的资料

怎么造
2024-12-15 07:09: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中国南方一带由于气候温湿,彩绘不易长期保存,兼之地域文化上的差异等,故作为装饰重要手段之一的民间雕刻工艺远比北方更加盛行和发展。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中国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炼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表现内容而蜚声海内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民间雕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中国古代的木雕装饰,最早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在距今69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诸多文物中,就有刻花的木桨、剑鞘、圆雕木鱼、鱼形器柄等。建筑上的木雕装饰,在西周初年的周原建筑遗址中,就已发现当时檐下椽木等多处采用蚌雕、玉雕、骨雕等装饰。《周礼·考工记》提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其中匠人专为营造,梓人专为制器,制器也包括属于小木作的雕刻,可见当时木雕已作为独立的手工操作而与建造分离了。中国建筑木雕是依附于木结构建筑上的雕刻工艺,它伴随着建筑的定型而产生。在整个古建筑中,木雕紧紧结合木构架组合和各构件的形状,利用木材本身的质感进行雕琢加工,使建筑和装饰、结构和审美紧紧勾连,丝丝入扣,达到既严谨又统一和谐的地步。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建筑木雕工艺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存在了,并经历了兴起、发展、高潮、衰微、继承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论理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情风俗等各种因素不断赋予建筑木雕以新的内容,使建筑木雕从内容到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这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东阳木雕的发展史上,也十分清楚地凸现出来。 因地而名的东阳木雕,原为东阳的一种民间工艺。东阳地处浙江中部,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当地人的价值观一直比较传统。聚落习以姓命名,重门第,崇族祭,民风质朴,注重教育。这里又是能工巧匠云集之地,有“百工之乡”之称誉。被称为“东阳帮”的木雕建筑工匠群体,其手艺祖辈相传,形成了鲜明的多层精细雕刻的独特风格。 婺东(东阳、义乌一带)的风俗,凡嫁娶、祝寿、庙会、迎神、演戏、祠堂祭祖及其他岁时活动,都在尽善尽美的木雕装饰之所进行。东阳大族大宅都有“花厅”、“祠堂”,这些厅、堂及大宅里的梁、柱、檩、几、拱、斗、升、檩头、枋头、撑拱,及门窗绦环板、格扇、挂落飞罩、天花、栏杆、屏风等等,俱是雕刻华丽、玲珑剔透、精巧非常的木雕。这些大量应用了木雕工艺的建筑,更显得结构奇巧,生动活泼,犹如大型的木雕工艺品。这些木雕装饰的题材内容,多以吉祥图案、戏曲故事来表现庶民百姓质朴的感情和喜好。故东阳木雕匠师中还流传着“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画中要有戏,百看才有味”的口诀。木雕装饰图案的构成,则以装饰性较强的抽象图案与主题性较鲜明的写实图案相结合为主。主题性图案种类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其中人物多取之于戏剧、舞蹈、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之中;花卉、翎毛往往带有吉祥喜庆的含义,例如凤穿牡丹、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等。山水多取材于文人画品,结合东阳民居木雕装饰艺术的特点加以取舍充实。可见东阳木雕装饰艺术的内容和艺术形成的审美本质是大众化的,是为大众所创造、所审美、所愉悦的,既以形象作用于心理,又可用文字诗书传播文化,表达各种文明观、造物观、吉祥观和政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伦理和哲学内涵,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由于东阳木雕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如此密切相关,深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观念,从而深切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文化的特色。所以,东阳木雕所反映的文化积淀和内涵是十分深厚的。 始于唐朝,到宋代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特点的东阳木雕,经明代的充分发展,到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时期。这在现今尚存的100多处有东阳木雕装饰的清代建筑上,得到最有力的佐证。它历经中国近代多灾多难的坎坷岁月,建国以后,又焕发了青春。以建筑木雕装饰为主的东阳木雕,坚持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从而又有创新与突破。为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东阳木雕的品种已经发展到有2700多个。如今的东阳木雕名家蜂起,高手如云,精品累累,声誉卓著,这在东阳木雕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今天,东阳木雕以更大的胆魄走出国门,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值此盛世,资料翔实、图片精美的《中国东阳木雕》画册的编辑出版,不仅为东阳木雕留下一份珍贵的艺术史册,也是民间木雕工艺界的一大喜事,它将为东阳木雕艺术在21世纪实现新的腾飞作出积极的贡献!

回答2:

闽中民间木雕分为龙眼木雕、黄杨木雕、金木雕三大类。龙眼木雕作品古朴大方、粗犷别致、人物造型准确生动。黄杨木雕风格细腻逼真,传神洗练。金木雕多为制作金碧辉煌的佛像作品雕。主要流行区有莆田、福州等十几个县市。莆田民间木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用于建筑装饰、佛像制作和刻书等方面。末代刻书艺人陈振孙刻有蔡襄的《荔枝谱》,《开元天宝遗事》以及《通考经籍》等,流传至今。宋代马远所绘的“关羽像”经当时名手所雕,至今由保存在莆田城厢南门外万寿庵内。宋末元初,艺人林恢,林奕的“梅妃江采苹”、“陈大龙大师抗金死难”等木雕作品精细绝伦。元代以后,木雕作品发展到欣赏品、家具和玩具等方面。及至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又有了更大发展。莆田名匠廖明山善于在寸许材料上刻出多层镂雕人物,花卉草虫等精细作品,其孙廖熙等五兄弟均是雕刻高手,廖熙木雕作品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福州民间木雕始于建筑装饰和佛像。相传清代乾隆年间,长乐一位孔姓艺人擅长树根雕刻,所雕作品别具一格,引得众艺人争相效仿。由此,木雕艺术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圆雕工艺品。以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约大坂村派,主要雕刻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仙女、仕女、动物等;以艺人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则擅长创作花鸟鱼虫、果盘、或是踏水车、划龙舟等活动场面的作品;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主要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而艺人阮宝光为代表创作的树根雕刻作品则是福州木雕的独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