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啊 也很漂亮
1—6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2.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6.5%;同比增长15.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增速和位次均为近十年来同期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7.7%;同比增长34.1%,比全省平均增速高8.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6.9%;同比增长34.9%,增速列全省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8.1%;同比增长38.4%,增速列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8.2%;同比增长16%,增速列全省第8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8亿元,同比增长38.7%,完成全年计划的58.7%。外贸出口3210万美元,同比增长59.9%,完成全年计划的56.7%。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以酒业为引领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聚集功能和支撑作用增强。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优势优先、重点突破”的要求,认真分析比较优势,我市确定今年为“酒业发展年”,把酒业发展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加快酒业发展的21条意见。酿酒业已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1—6月,全市酿酒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4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发展酒业的可喜局面。在抓好酒业发展的同时,化工、机械、能源等优势产业也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6月,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3%,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9%,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五大工业园区开发步伐加快,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经济开发区、纳溪化工园区、川渝经济合作泸州临港示范区、茜草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1—6月完成投资6.9亿元。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泸州电厂基本完成安装调试,预计两台机组分别于今年9月和12月投产发电;500KV输变电工程、220KV况场、震东、纳溪输变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河西、冯嘴等4个110KV输变电工程已核准。郎酒集团5000吨生产基地及包装中心项目、北方公司3万吨/年有机硅、石屏一矿等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川天华γ—丁内酯、叙永竹浆纸一体化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向前推进。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投资13亿元的煤气化中心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
(二)投资拉动、项目驱动效果明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瓶颈逐步破解。今年以来以项目为抓手,继续实施“项目年”的各项工作,1—6月全市列入考核的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9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7%。立足我市的区位优势,重大进出通道建设积极向前推进。川黔、泸渝高速公路已完成BOT招标的各项工作和初步设计,正在开展项目核准等前期工作。泸渝高速项目公司已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注册资金全部到位。隆黄铁路纳(溪)—叙(永)段已完成投资8.5亿元,占总投资的58.9%;叙大铁路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城市交通大动脉正在加快构建。绕城公路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4.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茜草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由国际咨询公司进行了评估,国家发改委正在进行会签;沱江一桥复线桥可研报告已由省发改委委托省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泸州水运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的各项工作已经启动。泸州港铁路专用线已编制完成预可研报告,正在争取尽快立项。集装箱码头一期续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可由2.5万标箱提高到5万标箱;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可研并通过审查。合江密溪沟码头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建成投用,泸县神仙桥码头及进港路改造工程开始启动。1—6月,泸州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万标箱,同比增长15.7%,创历史新高。
(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融资理念,资本运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在“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利用泸州老窖股权分置后政府5亿多股、市值150多亿元的国有资本作为融资平台,通过国有股减持实现收益10.7亿元,通过定向增发融资3.66亿元。今年6月,泸州老窖成功收购华西证券1.8亿股的股份,成为华西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使国有资本大大增值。以兴泸投资集团为平台,国家发改委已核准我市发行7亿元的企业债券,成为全省首个获得批准发行企业债券的市州。我市首批18家酒类“小巨人”企业与泸州兴泸信用担保公司、农业发展银行泸州市分行分别签订了担保贷款协议,将获得农业发展银行泸州市分行的担保贷款1.1亿元。积极开展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的银企合作,已为我市17家中小企业争取开行贷款资金6500万元,较好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城乡居民增收势头强劲,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8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润总额14.2亿元,同比增长5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1.9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0.6个点。在全市范围内对钢铁、水泥、电力、焦炭、化工5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11家高耗能企业、22家高污染企业进行了自查,将19家工业污染超标企业纳入限期治理,取缔关闭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5家。1—6月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53吨标煤,下降了13.9%。地方财政收入在重点企业、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6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34.9%,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几大主体税种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保障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利、公共服务等重点支出的需要。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7元,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223元,同比增长13%;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80.7元,比年初增长7.8%。
(五)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袭击,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尽管今年我市遭遇了去冬今春及初夏以来的旱灾、20年一遇的持续区域性特大暴雨、突发猪蓝耳病疫情,但是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1—6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6.8亿元,同比增长5%。小春生产获得丰收。小春粮食产量26.1万吨,同比增长4.6%;油料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13.7%。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提升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市甜橙基地达到19万亩,新建林竹基地14万亩,发展商品蔬菜37万亩,种植优质烤烟15万亩。500万头优质生猪产业化工程继续实施,今年新完成投资4705万元,在受到疫病影响的情况下,仍出栏生猪233.5万头,同比增长10.2%。
(六)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十大惠民行动”扎实推进。全市制定了惠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分解落实了年度计划,已下达“十大惠民行动”专项资金4.18亿元。1—6月,75个省市十大惠民行动项目,有69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占全部目标的92%。就业促进行动,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下岗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0.87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9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2%。最低生活保障行动,城市低保人均补助91.2元/月,探索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参保人数8.43万人,人均补助21元/月。教育资助行动,继续实施对农村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为56.5万名农村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13.8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4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解决了0.51万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医疗保障行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区县5个,参合率达到87%;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将于8月底正式挂牌运行,全部建成后将覆盖城镇居民29万人。建成规范化乡镇卫生院11个、甲级村卫生站500个。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已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26.8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75.4公里、通村油路168.6公里。饮水安全行动,解决了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完成红层找水打井2万口,解决了7.66万人的饮水困难。农民工培训行动,培训农民工8.27万人, 输出农村劳动力117.2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26亿元。农村安居行动,解决了763户农村特困无房户的住房问题,新建沼气池0.88万口。扶贫解困行动,解决绝对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5877人,改善低收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58124人。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挂牌整治工业企业6家,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67.5%;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31万亩,新增耕地0.13万亩、基本农田0.7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面积59.9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平方公里。
总体来看,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价上涨偏快。1—6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4.5%,其中6月份上涨了6.1%,创2004年10月以来的新高。猪肉、油脂、鲜蛋等食品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对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原燃材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4.5%,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3.9个百分点,形成“高进低出”的局面,挤占了企业利润。二是各种自然灾害和疫病疫情交替发生,抗灾减灾、恢复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四是安全生产仍然处于高压态势。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综合以上分析,今年1—6月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下半年我市加快发展的内外环境仍然较好,工农业生产和投资、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因此,下半年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初步预计,全年GDP增长将保持在15%左右,能够超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