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争做“四个新一代”
2007-10-22 8:45:31
今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作为我国青年中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更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贺信的精神,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带头争做"四个新一代",奋勇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升华,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代大学生要争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青春
崇高理想,离不开坚定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追求事业、战胜挫折、迎难奋进、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青年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不同时期的青年楷模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牢固树立了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和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能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的思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前进。
当今之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行"西化"、"分化"的战略企图变幻多端。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受到严峻挑战,某些人在困难面前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些对大学生的成长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总的来说,多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但也有少数人理想不太远大,信念发生动摇,思想存在困惑。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紧迫和特别重要。
理想是人们向往、追求的未来价值目标,是个人对终身的奋斗目标。有了远大理想,就有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所当然地应担负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真正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必须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相连。当代大学生只有将个人理想服从于人民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实践,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拥有壮丽青春,实现美好理想,让青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当代大学生要争做晶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品德高尚和意志顽强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惟有品德高尚和意志顽强,大学生才能有美好情操、健全人格、高尚修养,才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勇敢顽强、奋勇前行。大学生具有高尚品德和顽强意志,既是党和人民的真切希望,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公民道德,构建和谐文化,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大学生能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责无旁贷,重任在肩。"80后"新生代大多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舒适的环境中,这越发要求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养成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当代大学生应争做品德高尚的优秀青年。德才兼备方为人才,但德位居第一,是青年成人之本,更是成才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立德修身,所谓"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无不是在强调德之重要。树立高尚品德不仅事关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更是事关国家的未来希望。当代大学生应努力使自己首先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荣知耻,让人民放心。 应不断在学习工作中提高品德修养,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应自觉地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带头弘扬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道德风尚,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一代新人。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邓小平同志曾勉励青年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又提出"四个新一代"的新要求,这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与高校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当代大学生要意志顽强树立坚不可摧的气概。意志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而拥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大学生未来走向成功所必需。在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占80%口所谓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科学研究及无数事实表明,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更具重要作用其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智力水平。意志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意志薄弱者,受到挫折时,会恐慌或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自卑、失望、消沉放弃努力,严重影响进步。相反,意志顽强者,即使遭受挫折和失败,受到沉重打击,不但精神不会跨,意志不会消沉,反而会战胜挫折,不懈努力,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当代大学生要乐于奉献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大学生应立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奉献青春,是一代又一代优秀大学生的崇高品质。过去曾经产生过大学生的楷模张华等杰出代表,当代大学生中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奔赴西北、报效祖国的谷振丰(清华大学学生);热爱科研、追求卓越的施永辉(北京大学学生);舍身救人、奋勇献身的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学生); 临危不惧、英勇救人的徐伟(天津工业大学学生);科研创新、倾心报国的胡铃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身残志坚、为国争光的叶超群(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诚信自强、回报人民的王一硕(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心系山区、送教下乡的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服务基层、送医到村的陈强(南方医科大学学生)等。各地各校都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大学生他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孜孜不倦地默默奉献。当代大学生应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热情关心帮助他人,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中多作贡献。
当代大学生要争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与知识创新。当代大学生应以强烈的紧迫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一方面潜心向书本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人民和社会学习,自觉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和实干本领,努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来自学习和实践。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务必珍惜宝贵时机而勤奋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增强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能力,在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大学生应学好各自的专业,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应坚持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社会学习,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大学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厚积薄发。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口大学生应知难奋进,善始敬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惟有努力学习,大学生才能视野开阔,目光深邃,思想深刻,知识广博,智高能强,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时代的最强音。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晴雨表口大学生在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负有极为重要责任。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应更加自觉地担起这个责任,做到不利于和谐的话莫说,不利于和谐的事莫做。
当代大学生要争做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聪明才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异常艰巨,需要全国人民长期付出艰辛的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矢志不渝地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力争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光辉业绩。
当代大学生应大胆开拓进取,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成功的前提;求发展、求开拓、求创新,是成功的源泉。大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不会墨守成规,富有激情,渴望创新,敢于打破束缚,勇于挑战与开拓。大学生要焕发创造热情,激发创造潜力,善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力争现在与将来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口教育部今年初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才质量,重要举措之一是要资助15000名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出新要求,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活动,投入创新行动,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创新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成果,立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当代大学应勇于艰苦创业,让青春在创业中闪光。大学生不应单纯等待安排就业被动地寻求就业岗位,还要立志创业,主动走向社会,去开辟新领域、拓展新市场、创造新岗位、做出新贡献,力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好青年心系人民,志在四方口今日中国欣欣向荣,祖国各地蓬勃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沿海腾飞,到处都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学毕业生不必一味留恋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应积极奔赴急需人才的一线和基层,在那里大有用武之地,更易显现自身价值,更易实现人生理想,更易奉献聪明才智。当代大学生要带头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那里去艰苦创业,去开拓创新,去大显身手,去谱写青春最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