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
网络解释: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_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造句: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顿首 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如《左传》记楚人申包胥因为国家危亡,在秦适九顿首于赵宣子,以求秦国援兵。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
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1.古代礼节 叩头
2.书信用语,表自谦,和对对方尊重
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