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廉崇洁,勤俭节约的主题班会怎么设计

2024-12-28 14:52:3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勤俭节约不只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是一个人品德的反映.
勤俭节约的人,不能说他有多么高尚,但至少他是一个有节制的人;挥霍无度的人,不能说他有多么卑劣,但至少他是一个任意放纵自己的人.勤俭是有节制的生活,而不是吝啬,抠门.他明白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什么事可大办,什么事需要控制;什么活动需要投入,什么活动不能投入.这种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表现得很得体,就像他的生活一样,有很好的人缘.有这种意识的人,不但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惬意舒心,还能不时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而挥霍无度的人,从不知到节制,花钱大手大脚,只管眼前痛快,不顾以后如何.看似豪爽,大度,实则粗俗,毫无修养.这种人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苦愁多.表现在为人处事上,也是毫无信誉.他的生活不但过得一团糟,而且人事关系也很紧张.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勤俭节约的意识,这既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现代意识,而且还是一个人优秀品德的显现,更是一个人生活质量好坏的前提.
我们常说要开源节流,就是既能争来钱,又知道如何花钱,这样,我们才能安排好我们的生活,丰年有积蓄,灾年无忧虑.细水长流,虽平淡,但无忧.

有节约的意识,还有节约的行动,往大里说,对人类,对国家都是有好处的,往小里说,多我们自己也是大有好处的. 古人云: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才受穷。节约就是计划着生活,细水常流。 勤俭节约不但是传统的美德,也是现代意识,也是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反映.
盲目攀比、严重浪费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 --- 谚语
· 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 谚语
·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 马克思
·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 培根
·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 范继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回答2:

勤俭节约

节约是个千古话题,我们把勤俭节约供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节约我们不乏精论圣典:历尽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老人家一句致理名言叫: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检。旁边一位印度的保安见此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到口袋里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钱,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而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检这枚硬币,他就会在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钱,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可以浪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可见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认为跟应该勤俭节约!

回答3:

勤俭节约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