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合同法》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2024-12-20 06:10:1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w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Υ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款是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规则最集中的体现和规定。

回答2:

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第113条赔偿损失的方式: 赔偿损失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恢复原状,二是金钱赔偿,三是代物赔偿。 恢复原状,指回复到损害发生前的原状。例如借用人损坏了借用的收录机,经修好后返还出借人,这里的修理即是恢复原状。 违约后的恢复原状,实践中多显有困难,故举出金钱赔偿,其简便易行,是赔偿损失的主要方式。金钱赔偿时遇违约人资金困难,没钱,若违约人有其它财产,可以折抵相应金额,代物赔偿,即以其它财产替代赔偿。 赔偿损失的范围可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双方约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和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按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 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可得的利益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好律师网参考

回答3:

原《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被取消,本法又设定禁止性条款,法律充分体现了劳动关系的人身属性,用人单位必须转变用人观念。
劳动违约责任免除后,从制度上彻底解决了劳动者不愿签劳动合同的顾虑。
用人单位应从绩效奖惩上充分体现劳动者的违约行为。
因劳动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回答4:

我国以实际损失为原则,包括合同履行后的期待利益。限于合同订立时的已经预计可以取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