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把子就是结拜的意思,是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拜为兄弟或者姐妹。拜把子的形式和过程是:协商同意结拜,选择良辰吉日和结拜地点、准备结拜中所用的物品,布置环境,交换金兰帖,歃血为盟、进行结拜。
自古有云: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确人跟人的相互吸引取决于很多因素,有的因为志趣,有的因为喜好。
从古代到现代,彼此志趣相投的人会选择拜把子来增加感情。拜把子,是结拜的俗称,口语化语言。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小说《三侠五义》中。而拜把子的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
我们知道他们三个人自那以后,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后来人们纷纷仿照他们进行结拜。而具体结拜形式分为:
协商同意结拜
结拜的人,一般是单数,而且宗亲之内不可结拜,有姻亲的也不行,另外八字不合不可结拜。而结拜不分年龄、男女。
选择良辰吉日和结拜地点、准备结拜中所用的物品
一个好日子是必须的,还有合适的地点,结拜中要用到关公像、祭品、活鸡、金兰帖、酒、碗、刀子(用来杀鸡取血)、笔、香等,这些物品要准备齐全。
布置环境
要将关公像挂在墙上,然后在桌上摆上祭品,将酒准备好倒入碗中。
交换金兰帖
每人一份金兰帖,签字、按手印。
歃血为盟、进行结拜
将鸡杀掉取血,倒入碗中,每人喝一口带鸡血的酒,然后其他的倒在关公面前,之后是盟誓。
这样就完成了结拜,当然这是古代的结拜方式,现代人结拜可以不拘泥于上述形式,灵活改变一下。
拜把子就是指,一个人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朋友,结成异姓的兄弟或姐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好兄弟,和好姐妹,一般都要烧香,换帖,发誓等环节。
古代拜把子就是两个人做兄弟,古代人比较豪爽的,经常有进行拜把子的举动,为的就是做兄弟。
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以及一只活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
拜把子也就是结拜成异性兄弟。古人一般都会请天地或者神明作证,焚香祷告发誓之后也就算成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