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通人情的表现,就是看似对于人情世故了若指掌,但其实还是“看人下菜碟”。
能用得上你时,你有忙他必帮,帮不了的忙前忙后,如同自家大事一般把事情“炒热”。
用不上你了,你的事就是他的累赘,能少干绝不多帮,能不帮绝不搭话。
虚伪的人根本不懂得“患难见真情”的道理,所以做人虚伪者,一般身边没有真朋友,虽然身边总是热热闹闹的,但其实如果自己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往往很多人都看不起她。
二、装大面儿
小标题是一句俚语,通俗的说就是喜欢装,装的越大,越惹人注意越好,同时还不忘时刻通过对比来强调自己的外在价值。
这种行为一般在对方产生所谓的“高消费”或是“有影响力的表率”之后,过度甚至夸大自己的作为所表现出的交际效果。
比如买个昂贵的东西,就要在周围人炫耀一番,当然有些是明着炫耀,有些是暗地里炫耀。
又比如说自己作了一些事情,得到他人的认可或是赞许,于是便要将这些“事迹”大肆宣扬.
客观的说,人,多少有点虚荣心,我并不认为人没有虚荣心就一定是好事:
有时候虚荣心会让我们更快的进步,因为虚荣心也是一种动力。
不过,物极必反,虚荣心过强的人,就容易变得虚伪。
三、停不下来的挥舞
虚伪的人,不怕别人不关注他们,而是怕一旦关注的时候,关注的是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所以这些人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所以会不断的舞,在舞中扭动着自己的丑态,在舞中让自己强行忘却自己的斑斑劣迹。
虽然这种行为在明眼人看来是一种非常荒唐的做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不够聪明,或者说大多数人都很容易被蒙蔽。
当代有句俗语说得好:这年头傻子太多了,骗子都要不够用了。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虚伪者的舞姿确实让这些人着迷,他们欣赏着并赞叹着虚伪者的美好,也许某一天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能够看透那些虚伪的本相是丑陋的,但至少在此时,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管好自己了。
不过,管好自己,也就足够了。
四、假惺惺与真做作
人,有很多张面孔。
对亲人的,对朋友的,对爱人的,甚至对自己的,面孔不同,表情和神态也不尽相同。
人们需要用不同的身份转化来适应环境,这原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用非常虚伪的面孔去展现他们的嬉笑怒骂:
假惺惺的可怜,真做作的强调;假惺惺的关爱,真做作的表态。
亦假亦真,还是一假一真,我们可能看得多了,也就看得疲惫了。
在那些思前想后的对抗中,我们确实反感那些没什么意义的真真假假。
伪”正面就是诚,真诚才能凝聚人心,虚伪就失去人心。曾国藩先生曾经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一念不生的状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的状态,无所求、无所恃,众生有感就有应的状态,也就是《老子》上所说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是作而无作,说而无说,就像叩钟一样,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他没有一个念头想着我要怎样去帮助众生,有这个念头就不诚了,有起心动念了。
有时候虚伪一下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如果太虚伪了,那这个人肯定也没有什么朋友,相反的你也不必为了太虚伪的人来让自己过的不快乐,放松心情,开心的过自己的生活,愿你开心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只能委屈求全,虚与委蛇保护自身少受伤害。这也是迫不得以的事情,谁真心愿意。
因为人本来就是冠冕堂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