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市中小学老师严重超编,师资力量雄厚,而乡村及偏远落后老师严重不足。偏远山区及乡村音乐体育美术老师严重不足,有的老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半路出家,为了开设开齐而临时安排,属于赶鸭子上架。计算机信息技术老师缺少,计算机作为先进文化和技术传播,对于学校老师掌握现代科学教育技术受到了影响。城市老师,音乐体育美术都是专职老师,每一个学科都有教研组,可以进行交流和学习,而乡下一个年级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外出的机会少,老师一走学生只有放假,也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名额。师资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设备设施配备差别较大。当城市计算机从台式转化为笔记本的时候,而乡村老师配备的是一G的台式电脑,反应较慢,网速较慢,查找资料非常困难,学生也不能正常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上课。城市的音乐、美术、体育都有专门的教室,而乡村没有专门配备的教室,个别学校也专门的足球场,排球场,学生的体育活动只有几个排球。办公设备、图书的配置,实验教学器材,体育器材乡村学校都有等于完善。
城市老师的工资待遇比乡下老师的工资待遇高。最明显的莫过于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市县政府要出一点,市内的绩效工资是乡下老师的三倍左右,乡下老师没有种田,同样的要购买米吃饭的,同样的要生活。住房公积金比例乡下老师也少,乡下老师也要购房子。也要一个家。
城市老师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多,乡下的老师一年到了难得有一次外出的机会。平时很少有名额和机会,没有培训和学习,思想观念得不到更新,先进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不能灵活运用,严重影响乡下教育的发展。乡下老师在评优,晋级,评先的机会少,加上教育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公平,乡下老师的发展机会少。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数增多,造成许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溺爱。关心和照顾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农村老师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只有切实提高农村老师的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状态,才能让农村老师的队伍稳定。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才能让乡下教师安于教书,乐于教书。
中国的教育目前的几个特征:
1. 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2. 教育人口结构远不理想;
3. 国家正在加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由于中国的地广人多客观条件,及中国近代史的战争,中国教育其实还远未达到理想的水平。
以高等教育为例,重点大学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在大陆32个行政区中(根据维基百科):
8个省(占比25%)没有重点大学(985/211),包括河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等;
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四川 6个省市(18%)拥有63所重点大学(64%);
北京一所城市即拥有21所高校(22%);
基于这样的高校分布,由于重点大学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条件,以及北京、上海等良好的基础条件(包括经济、文化、与出国留学的便利性);
对于没有好学校省份的学生,更倾向于考取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校;
对于本地其实有好学校的省份来说,向更发达的城市工作也不在少数,比如,研究生导师华中科大毕业,到同济大学并升任博导,也进一步强化教育资源与人才向这些高教育水平地区的移动。
相反,教育发达地区的人才却很难逆向转移至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出现教育上的`马太效应`;
其次,在人口的教育结构上,中国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以主要劳动人口(25-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说:
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仅占4.8%(2000年官方数据),而且其中大部分为大专、高职等;
加拿大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为:51%;
日本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为45%;
美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为42%;
当人口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结构,受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有极大的关系,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家现在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强,2016年教育方面投入达到了3.6万亿,占到了GDP的5.7%左右,而通过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等教育工程,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教育发展速度。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