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智计超群,持守谨慎。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他的老师司马徽对其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从中可见诸葛亮的确才智过人。
诸葛亮一直隐居,就是因为不想看到外面的纷争,如果要重出江湖,就要看看刘备是不是个贤明的君主。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其实是其实都是诸葛是对刘备的试探。
诸葛亮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使其不得不为自己做好打算,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出仕后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用。
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
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第三次访诸葛亮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愿意出山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简单来说是:
满腹经纶、彬彬有礼、贤能。
乱世让他想避世——几乎古代的文人都有避世情节,但又自负满腹经纶、不希望被埋没——其实着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之一,他们好像都有济世英雄情节,希望自己闻达于诸侯、留名在青史。为了确保出仕后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用,设计让刘备三顾,而刘备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求贤若渴的名声,迎合了他的安排,两人算是不谋而合。
具体来说:
首先,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刘备请其出山的反复斟酌,其实都是诸葛是对刘备的试探。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诸葛的谨慎,择明主而侍。 第二,选择刘备,说明诸葛这个人看人很准,当时的刘备势力其实非常弱小 第三,诸葛对皇族血统的认可,儒家思想成分较多 第四,诸葛拿出的三分天下妙计,体现出诸葛最大的优点,伟大的战略规划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