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不仅因为它是我国法定节假日的第一个端午节,更是因为我过了一个别开生面而又非常开心的“网络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一定有它迷人的传说和多彩的庆祝活动。于是,我带着满心的好奇,早早的就打开电脑,游乐于端午的喜庆和神话境地。在这里,我了解了,二千多年来中华各族人民欢庆节日的“龙舟竞渡”、“吃粽子”、“佩香囊”、“悬艾草菖蒲”、“挂钟馗像”等传统习俗。我还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和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
其实,让我最挂心的,不知不觉当中推着我的思绪走的,还是想知道汶川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学小朋友们,他们的端午节有粽子吃吗?过得快乐、幸福吗?带着这个牵挂,我再次走进网络。在网络上,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活动场景:有“情系汶川——端午节爱心交友活动”,有的人通过电话交谈献上一份关怀,有的人悄悄为灾区小朋友送上端午节文具、励志书籍、粽子等礼物,献上心中的一份爱;有“牵手灾区同龄人——端午创意活动”,万名学生向灾区同龄人发出了“抚慰信”,在千纸鹤上写上自己对灾区同龄人的美好祝愿;废墟边上、帐篷里,有做取名叫“传递爱”的游戏的,大家齐动手,开展包爱心粽子的比赛活动……风雨后彩虹依旧灿烂,这些来自远方充满爱和希望的祝福,通过节日把全国人民与四川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欢乐、同悲伤、同坚强。“同样的节日同样的爱”,看到这些,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了下来,开心终于战胜了忧心。
是啊,端午节寄托的是一种哀思,是对家国的眷念和对生命的关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在这次传统节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升华。我欣喜,我自豪,仁爱之心得到无限传递,宝贵精神永驻人们心间!
端午节,虽然没有一家人一起去爬山、采野花、烧烤、吃农家宴的诗情画意和闲情逸致,但它却让我最难忘!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部人生启示录——《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着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一出版就风靡英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被人们奉为经典。 《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真实经历加入作者的构想而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从小就向往航海生活,长大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踏上了航海旅行。结果,鲁滨孙在海上不幸遭遇了风暴,流落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一无所有的鲁滨孙不仅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还积极地为自己造房子、种粮食、驯养野生动物、制造生活用具。他不畏艰险,富有创造精神,终于为自己创造了安适的家园。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后,他终于得到一个机会,搭乘大船回到了英国。 鲁滨孙的故事不仅吸引人,而且启人心扉。鲁滨孙勇敢、富有创造精神,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从不放弃。正是他这种拼搏不息的精神帮助自己战胜了死亡,创造了希望和未来。这个故事不仅是鲁滨孙的个人奋斗史,更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部人生启示录——《鲁滨孙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