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獭的危害性

2024-12-19 18:00: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旱獭属于鼠科动物,穴居有冬眠。草原上的旱獭,不仅与家畜争夺优良牧草,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土丘、破坏草皮,造成地表塌陷与水土流失,已使草原地表千疮百孔,草地沙化日益严重。不但如此,这些旱獭和草原黄鼠还在草原上传播鼠疫,严重威胁着草原上牧民与牛羊的健康。


旱獭又名土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因潜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


生活习性:

旱獭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旱獭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

回答2:

进入4月,原本是草长莺飞、牛羊长膘之际。然而,在新疆天山北坡的温泉县境内数以万亩的草原,由于旱獭与草原鼠害泛滥,山体已是千疮百孔,草场沙漠化日趋严重急待更为科学保护。
距离温泉县城30多公里海拔2800多米的库克它乌草场,是兵团农五师八十八团最优质的草场之一。为保持草场生态和团场牧业可持续性发展,近几年该团以禁牧、轮牧、控制载畜量等方式不断改善草原生态,这却让旱獭和草原黄鼠的数量逐年增多,对原本就很脆弱的草原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4月20日,当记者来到在库克它乌一望无边的草原上时,草原已无往日春天的翠绿,更多的是一片片荒芜,整个山区草场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旱獭洞;草场上来回奔跑着、撕咬嬉闹着的旱獭象比兔子还要大,挖出的洞穴满山遍野一个连一个,深不见底,大如脸盆。被旱獭掏挖出的砂石成片覆盖了草地。
这片天山草原上分布着八十八团、温泉县、伊犁霍城县等“两县一场”的数百多万亩天然草场,现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獭、鼠的侵袭,其中八十八团库克它乌草场受害最为严重的一个,它们在草甸上打洞,啃食草叶、草根让草丧失了再生性。
旱獭和鼠类不仅与牲畜争夺优良牧草,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破坏草皮、推出的土丘将草皮大面积覆盖,造成地表塌陷与水土流失,使草原地表千疮百孔,沙石从山顶将大面积的草场一步步侵蚀,使草地沙化日益严重。
“现地我们草场上旱獭掏出的洞特别多,旱獭繁殖又快,按一个旱獭掏出的土可以覆盖2个平方计算,随着旱獭数量的增加,加剧了草场的荒漠化,我们的草场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全部被毁灭,不仅我们的牧民、牲畜会失去生存的环境,还将危及到整个周边的一团两县的生态。”该团畜牧公司书记左进国粗略地算了一下,不出三十年该团这片优质牧场就会成为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
由于药物灭獭灭鼠容易引起药物的二次污染,误伤牲畜和獭、鼠的天敌,在当地獭、鼠疫控制中心的指导下,从2008年起该团畜牧公司干部、牧民主要采取了人工搭建鹰架招鹰、洞前下套等方法来减轻獭、鼠灾害对草原危害,牧民也在毡房四周搭建了简易鹰架,但收效甚微。在库克它乌已放牧十年的哈萨克族牧民努尔告诉记者旱獭挖出的洞都是连通的,而且它嗅觉特别灵敏,只要人从它的洞前走过,旱獭就不会再从这里出来。
面对严竣的獭、鼠之害,该团牧业部门和牧民热切盼望有更科学的方法来治理獭、鼠灾害,还草场原貌。

回答3:

旱獭传播鼠疫,破坏草场,挖出来的洞人畜踩上去会骨折,繁殖能力极强,翻出图内的砂石覆盖地表,导致地表沙化。千万不能吃旱獭会得鼠疫的,国家明令禁止捕捉旱獭和旱獭入境,防疫法中有规定。被政府列入了灭杀名单。

回答4:

有不少人知道,旱獭也叫蒙古土拨鼠、可传播鼠疫菌 ,所以不要养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