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几乎全都有特定的技术性,除七八首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它们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但是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 、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平庸的缺点。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有些还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慎判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纲琴音乐史上 的一种“革命”。
作品10号包括12首不同调性练习曲始写于1829年,那时肖邦刚19岁,肖邦在写《f小调钢琴协奏曲》练习自己新作品中技巧性较难的一些乐段时,他觉得与其反复练熟这些难弹的地方,还不如 写一些解决同样技术问题的练习曲,于是,他写下了这一组练习曲。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尘肢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小情绪画”。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 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朴素的和声 、“风笛式”不断重复宽兄改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
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象是对主题进行注解。它给以后一些练习曲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6首:《降e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浪漫气息的哀歌。包含有深沉的忧郁、抒情的沉思和明朗的幻想。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进行以及复杂的和声转换,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气氛。
第7首:《C大调练习曲》它的重点是练习右手的技巧。高音声部用连音(Legeto)来弹奏,而低音声部要求用断奏(Stccato)旋律隐伏在连奏声部高音之中。作品10号
第8首:《F大调练习曲》这支曲子左手是主题的主要演释者。而右手用“练习”音型来修饰它。全曲具有活泼的性格,四个结束和弦,从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传送到右手最高音,这是肖邦惯 用的演奏手法,因为古典的琶音多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
第9首:《f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难度极大的触键练习曲,强烈的悲愤之情以及尖锐的对比性,和李斯特的某些作品有相似之处,肖邦写这首练习曲时,还不认识李斯特。这说明浪漫主义 使他们内心是相通的。
第10首:《降A大调练习曲》。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节奏。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
第11首:《降E大调练习曲》。大距离地伸张手指,是这首练习曲首要的技术目的。同时,它也是一种“触键练习”。因为,它的旋律不仅出现在高音声部也有时出现在其它声部。另外, 在这首练习曲里,从头到尾都要采用从左手低音传递到右手高音的琶音演奏手法。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 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并激起他极大的悲愤。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 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肖邦作品25号练习曲集也是由12首曲子组成,除第12首写于1831年冬天外,其余都写于1836—1837年间。
第1首是《降A大调练习曲》这是一首很特殊的练习曲,因为肖邦把右手每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左手的根音,在乐谱上都让用大号铅字印出。这的确是把次要的东西,提升到主要位置上。由于 它的旋律非常动听,象首竖琴曲,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竖琴练习曲”。
作品25号第2首:《f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带有幻梦意境的小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经评论它说:“它是那样美妙动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无穷动” 式的快速、平均的三连音贯穿全曲。优美、典雅的旋律,把人们带进温柔的、诗一般的意境。
作品25号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匀而流畅,力度等握得体。
作品25号第4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通过移动重音位置的节奏练习曲。
作品25号第5首:《e小调练习曲》。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Scherzondoeleg giero)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 、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
作品25号第6首:《升g小调练习曲》它又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西方音乐评论家说是:“透过眼泪而微笑。”关于这首练习曲,有这样一个传闻。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 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 。作品25号第7首:《升c小调练习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三度练习曲。它带有忧郁的情绪,很象是一首“悲歌”。
作品25号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它是“触键练习”曲中,比较复杂而技巧较难的一首。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结尾时,它转成了降E大调,增加了乐曲的色彩 。
作品25号第9首:《降G大调前奏曲》,它的旋律优美、秀丽而轻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练习。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难度
作品25号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换变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 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然后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现。
作品25号第11首:《a小调练习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冬天的旋风”。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 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它的主题给人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 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
作品25号第12首:《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海洋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其实,这并不确切。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 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
夜曲
夜曲(op.9) 肖邦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夜曲”这种体裁在传统上主要用于表现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如梦一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多样化了,变得更加热情、更加完美。
最初『夜曲』Nucturne的创作者,是一位爱尔兰籍钢琴家约翰 菲尔德 (John Field)在肖邦童年时代所写的,无疑的,肖邦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受其影响,左手波浪型的琶音伴奏 (与现代的理察克莱德门钢琴曲颇为类似)是最大的佐证。但是,从1843年之后的作品55至作品72号等五首,则完全脱离了菲尔德的夜曲型式,反而有诙谐曲Scherzo及叙事曲Ballade的味道,同样是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作品,却更能显现出肖邦钢琴作品中特有『诗』的气质,不会再拘束于原夜曲中A-B-A的即定格式。一般说来,肖邦的夜曲是属于纤弱、神经质、浪漫而细致的,听不见巨浪拍岸的击涛声,却可以感受到远方海面的汹涌起伏,这在作品27号的两首升c小调及降d大调的夜曲里特别明显,聆赏者可以深刻地沉浸在肖邦诗的意象波涛之中,抒情是其音乐的主轴,丰润生命本质如同夜空里绽放的烟火,非齐发式的,是一点点一点点依序宁静地升空,再任其自由地绽放开来,有艳丽玫瑰,有静谧雏菊,有的垂下珠圆玉润的葡萄,有的则捻出一朵朵飞舞的蒲公英,然后沿著各自发展的主题消逝在夜空中,绚烂的景象只留在聆赏者的心中回荡。---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55号的第一首降e大调夜曲里,实可谓抒情的极致表现,此曲完全摒除A-B-A型式的拘束,却又没有如叙事曲般的长篇大论,短短的六十七小节里犹如以平缓的语气诉说一则动人的爱情故事,委婉与小小的涟漪交错对话,最后仍是还给一池如止水轻颤的哀愁,这是肖邦的天才表现,在此曲里不复见如意大利歌剧花腔似的装饰音,即使有装饰音的乐型出现,也完全融入肖邦式的钢琴语汇之中了。
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几乎全都有特定的技术性,除七八首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它们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但是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 、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平庸的缺点。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有些还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纲琴音乐史上 的一种御斗“革命”。
作品10号包括12首不同调性练习曲始写于1829年,那时肖邦刚19岁,肖邦在写《f小调钢琴协奏曲》练习自己新作品中技巧性较难的一些乐段时,他觉得与其反复练熟这些难弹的地方,还不如 写一些解决同样技术问题的练习曲,于是,他写下了这一组练习曲。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运胡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小情绪画”。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 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朴素的和声 、“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
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象是对主题进行注解。它给以后一些练习曲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6首:《降e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浪漫气息的哀歌。包含有深沉的忧郁、抒情的沉思和明朗的幻想。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进行以及复杂的和声转换,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气氛。
第7首:《C大调练习曲》它的重点是练习右手的技巧。高音声部用连音(Legeto)来弹奏,而低音声部要求用断奏(Stccato)旋律隐伏在连奏声部高音之中。作品10号
第8首:《F大调练习曲》这支曲子左手是主题的主要演释者。而右手用“练习”音型来修饰它。全曲具有活泼的性格,四个结束和弦,从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传送到右手最高音,这是肖邦惯 用的演奏手法,因为古典的琶音多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
第9首:《f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难度极大的触键练习曲,强烈的悲愤之情以及尖锐的对比性,和李斯特的某些作品有相似之处,肖邦写这首练习曲时,还不认识李斯特。这说明浪漫主义 使他们内心是相通的。
第10首:《降A大调练习曲》。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节奏。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旁拆拦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
第11首:《降E大调练习曲》。大距离地伸张手指,是这首练习曲首要的技术目的。同时,它也是一种“触键练习”。因为,它的旋律不仅出现在高音声部也有时出现在其它声部。另外, 在这首练习曲里,从头到尾都要采用从左手低音传递到右手高音的琶音演奏手法。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 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并激起他极大的悲愤。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 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肖邦作品25号练习曲集也是由12首曲子组成,除第12首写于1831年冬天外,其余都写于1836—1837年间。
第1首是《降A大调练习曲》这是一首很特殊的练习曲,因为肖邦把右手每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左手的根音,在乐谱上都让用大号铅字印出。这的确是把次要的东西,提升到主要位置上。由于 它的旋律非常动听,象首竖琴曲,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竖琴练习曲”。
作品25号第2首:《f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带有幻梦意境的小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经评论它说:“它是那样美妙动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无穷动” 式的快速、平均的三连音贯穿全曲。优美、典雅的旋律,把人们带进温柔的、诗一般的意境。
作品25号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匀而流畅,力度等握得体。
作品25号第4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通过移动重音位置的节奏练习曲。
作品25号第5首:《e小调练习曲》。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Scherzondoeleg giero)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 、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
作品25号第6首:《升g小调练习曲》它又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西方音乐评论家说是:“透过眼泪而微笑。”关于这首练习曲,有这样一个传闻。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 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 。作品25号第7首:《升c小调练习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三度练习曲。它带有忧郁的情绪,很象是一首“悲歌”。
作品25号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它是“触键练习”曲中,比较复杂而技巧较难的一首。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结尾时,它转成了降E大调,增加了乐曲的色彩 。
作品25号第9首:《降G大调前奏曲》,它的旋律优美、秀丽而轻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练习。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难度
作品25号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换变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 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然后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现。
作品25号第11首:《a小调练习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冬天的旋风”。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 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它的主题给人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 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
作品25号第12首:《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海洋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其实,这并不确切。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 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
夜曲
夜曲(op.9) 肖邦一生总共创作了21首夜曲。“夜曲”这种体裁在传统上主要用于表现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如梦一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多样化了,变得更加热情、更加完美。
最初『夜曲』Nucturne的创作者,是一位爱尔兰籍钢琴家约翰 菲尔德 (John Field)在肖邦童年时代所写的,无疑的,肖邦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受其影响,左手波浪型的琶音伴奏 (与现代的理察克莱德门钢琴曲颇为类似)是最大的佐证。但是,从1843年之后的作品55至作品72号等五首,则完全脱离了菲尔德的夜曲型式,反而有诙谐曲Scherzo及叙事曲Ballade的味道,同样是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作品,却更能显现出肖邦钢琴作品中特有『诗』的气质,不会再拘束于原夜曲中A-B-A的即定格式。一般说来,肖邦的夜曲是属于纤弱、神经质、浪漫而细致的,听不见巨浪拍岸的击涛声,却可以感受到远方海面的汹涌起伏,这在作品27号的两首升c小调及降d大调的夜曲里特别明显,聆赏者可以深刻地沉浸在肖邦诗的意象波涛之中,抒情是其音乐的主轴,丰润生命本质如同夜空里绽放的烟火,非齐发式的,是一点点一点点依序宁静地升空,再任其自由地绽放开来,有艳丽玫瑰,有静谧雏菊,有的垂下珠圆玉润的葡萄,有的则捻出一朵朵飞舞的蒲公英,然后沿著各自发展的主题消逝在夜空中,绚烂的景象只留在聆赏者的心中回荡。---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55号的第一首降e大调夜曲里,实可谓抒情的极致表现,此曲完全摒除A-B-A型式的拘束,却又没有如叙事曲般的长篇大论,短短的六十七小节里犹如以平缓的语气诉说一则动人的爱情故事,委婉与小小的涟漪交错对话,最后仍是还给一池如止水轻颤的哀愁,这是肖邦的天才表现,在此曲里不复见如意大利歌剧花腔似的装饰音,即使有装饰音的乐型出现,也完全融入肖邦式的钢琴语汇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