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同一个。
股指期货是融券前提
融券业务暂时并不会得到券商关注。券商要把股票借给投资者,就得先在市场上买入股票;而投资者融券卖出,必然是因为看空该股,此时券商作为借出方却要面临股价下跌的风险,因此该业务对券商并没有多大吸引力。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融券业务才有望得以发展。券商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指数期货,同时在股票市场按比例买入指数成分股,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这些指数成分股即可用于融券业务,借给投资者卖出。
股指期货类是根据股票价格指数决定点数(股票价格指数由发行量以及价格决定的),股指期货主要是在赌股票价格指数的涨降。
融券是向证券商借入股票卖出去,然后在股票价格跌的时候买进还给券商。
融资是向券商借入资金买股票。
先来看看一度看似会呼之欲出的融资融券
所谓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而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借入证券卖出的交易活动,则称为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是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买入证券时,必须事先有足额资金;卖出证券时,则必须有足额证券。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则不同,投资者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涨而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手头没有证券时,则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
二是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只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因此不需要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不仅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还存在资金或证券的借贷关系,因此还要事先以现金或证券的形式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将融资买入的证券和融券卖出所得资金交付证券公司,作为担保物。
三是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时,风险完全由其自行承担,可以买卖所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如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资金或证券,还会给证券公司带来风险,所以投资者只能在与证券公司约定的范围内买卖证券。
至于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市场一般认为具有四大基本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功能。融资融券机制的存在,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融入证券的价格,使之能更充分地反映证券的内在价值。二是市场稳定功能。完整的融资融券交易,一般要通过方向相反的两次买卖完成,即融资买入证券的投资者,要通过卖出所买入的证券,偿还向证券公司借入的资金;融券卖出的投资者,则要通过买入所卖出的证券,偿还向证券公司借入的证券。因此,融资融券机制具有一定的减缓证券价格波动的功能,有助于市场内在的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三是流动性增强功能。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证券供求,增加市场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交易,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四是风险管理功能。融资融券交易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工具,而且还有利于改变证券市场“单边市”的状况,方便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
对整个市场而言,融资融券交易可以放大市场证券供求、活跃市场交易,但如果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即标的证券)流通量小、市场管理不当,也容易产生过度投机等负面作用。
市场大多认为,融资融券的推出应该会先于股指期货。2006年年中,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正式启动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但是,至今只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传闻中的试点券商迟迟未露面。
既然融资融券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何迟迟不见推出?原因之一可能在于,融资融券是一柄双刃剑,推出之初,炒新的习惯可能会使融资融券对市场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短期内可能属于救市行为,但中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由于这一制度的推出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反弹到一定高度时,也会跌得更凶,因为有卖空机制。历史经验表明,长期来看,融资融券对股市的影响是中性的。所谓的救市效应恐怕只能是短时间的。
高盛公司曾在报告中指出,如果强有力的交易基础设施到位,允许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机制无疑将提高市场效率和流动性。然而,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时,没有根本原因表明这些机制将对股价表现产生实质性影响。
接下来,看看股指期货这一市场一度热望的所谓救市良策
所谓股指期货,就是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跨期性。股指期货是交易双方通过对股票指数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的合约。因此,股指期货的交易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预期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的盈亏。
二是杠杆性。股指期货交易不需要全额支付合约价值的资金,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签订较大价值的合约。例如,假设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为10%,投资者只需支付合约价值10%的资金就可以进行交易。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控制10倍于所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损失也是成倍放大的。
三是联动性。股指期货的价格与其标的资产——股票指数的变动联系极为紧密。股票指数是股指期货的基础资产,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动具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股指期货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因而对股票指数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是高风险性和风险的多样性。股指期货的杠杆性决定了它具有比股票市场更高的风险性。此外,股指期货还存在着特定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现金流风险等。
至于股指期货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风险规避功能。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分散化投资的方式将这类风险的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而系统性风险则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股指期货具有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的引入,为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工具,担心股票市场会下跌的投资者可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票市场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减轻集体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影响。
二是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通过在公开、高效的期货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的竞价,有利于形成更能反映股票真实价值的股票价格。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价格形成当中包含了来自各方的对价格预期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倍数高、指令执行速度快等优点,投资者更倾向于在收到市场新信息后,优先在期市调整持仓,也使得股指期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更快。
三是资产配置功能。股指期货交易由于采用保证金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机构投资者广泛用来作为资产配置的手段。例如一个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近期股市可能出现大幅上涨,打算抓住这次投资机会,但由于投资于债券以外的品种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不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市,此时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很少的资金买入股指期货,就可以获得股市上涨的平均收益,提高资金总体的配置效率。
虽然股指期货有利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改变国内证券市场单边做多的尴尬境地,为投资者提供做空、套期保值、投资组合套利等新的操作策略,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是也是迟迟没有具体时间表,有一个原因与融资融券迟迟未推类似,即股指期货也是双刃剑。牛市中,乐观情绪下股市涨时股指期货可以助涨;熊市中,悲观情绪下,股市跌时股指期货同样可以助跌。
对此,高盛公司的观点是,股指期货能够通过允许投资者采取方向性策略并更好地管理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来增强市场效率,但是市场基本面仍取决于宏观经济及其它市场因素。其它国家的事实证据也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股指走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确。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认为,至少奥运会前,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不会推出,目前维护市场稳定的需要高于一切,管理层不大可能冒这个险推出可能会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
不一样的
股指期货,全称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期指,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变量的期货交易,是为适应人们控制股市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股指期货的交易单位等于基础指数的数值与交易所规定的每点价值之乘积,采用现金结算。目前我国的股指期货有三种,分别以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为标的,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并管理交易。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是资本市场常见的交易方式。
它们明显的区别在以下两点:
股指期货的交易建立在股票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是在对股票市场整体趋势的预测下作出的投资决策。融资融券则是对单只股票价格的走势的判断。
股指期货的门槛更高,虽然融资融券业务也需要对客户进行征信,在从事证券交易的时间、信誉状况、资产状况和投资风格等方面提高了标准,但是相比之下期指要求更高。首先,股指期货的交易价格=基础指数数值*每点价值。以沪深300指数在3000点时为例,假设每点的价值为300,则合约价值=3000*300=900000,而这只是一手期指的价值。另外期指也拒绝新手加入,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炒期货经验还要通过期货公司的相关考试才能拿到期货市场的入场券。
不是,融资融券是买空卖空。股指期货炒的是指数。
股指期货标的是沪深300指数保证金交易,融资融券标是个股的信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