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吸引了众多的粉丝,三国时期所发生的故事也让所有人感兴趣,说起魏延这个人,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他有点不公平。
魏延的实力,大概处于一流到二流之间,仅次于五虎将的水平,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大将,然而诸葛亮却怎么也不待见他,仅仅认为他“脑后有反骨”,在长沙争夺战的时候,就要将其拖出去斩首,后面也屡屡不重用魏延计策。面对一个多次排挤你不信任你的领导,你会如何选择呢?
最后魏延选择了一条和蜀国对立的路,然后就发生了大叫“谁敢杀我”的名场面事件,坦率地将,魏延代替蜀国南征北战,只要刘禅和诸葛亮做好安抚,应该是不存在叛变可能的,那为什么诸葛亮在临终前却一口咬定魏延会有异心,而要决意杀掉魏延呢?
其实别被演义给骗了,魏延之死的真相,还是因为4个字,功高盖主。在三国的正史,上,从来没有提到过诸葛亮斥责魏延有反骨,要杀他的事情,但是魏延确确实实是因为诸葛亮的布局而死。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答应刘璋的邀请,进入蜀中作战,魏延的省份为一名副将,等到219年,刘备在沔阳自封为汉中王,并且定都于成都,汉中作为要地,又是刘备的称号之地,政治条件和地理条件都十分重要,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这个职位会给到张飞,张飞也认为这职位非自己莫属,然而刘备却出乎意料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全军都被这个任命震惊到了,魏延也非常感动,亲口许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在刘备去世后,蜀国因为夷陵之战和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失败,损失了大量优秀的武将,马超、赵云、黄忠等人又相继病死,因此魏延成为了诸葛亮最为有力地倚靠,朝廷同样不曾亏待他,魏延被封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因此蜀国和孔明,实际上都不曾亏待魏延,但是他为什么还是会心生不满呢?
原来魏延虽然有能力,但是是一个刚愎自负的人,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要求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走另外一条路攻关中,和诸葛亮会师潼关,然而都被诸葛亮否决了,因此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并发泄自己的不满。(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而且他仗着自己的性格,和别的蜀国官员关系也并不和睦,232年,魏延与后将军刘琰发生口角,魏延言语多有傲慢不屑,但是诸葛亮将这件事压了下来,让刘琰写信道歉,同样,长史杨仪和魏延也十分不对付,和他势如水火,面对这名朝廷肱骨大臣,魏延竟然都多次要拔出刀来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两人,经常为他们调解。
正是因为魏延的性格,再加上他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诸葛亮死后,很难有震慑他的人,因此诸葛亮临终前,秘密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等人叫到跟前,部署蜀国将来的计划,唯独没有叫魏延,对于魏延,孔明又怎么安排的呢?让其率领军队断后,“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如果魏延不想听命令,就让他去吧!然而杨仪成为了诸葛亮死后军权接班人,他又怎么会放过魏延呢?孔明这时的决定,已经宣布了魏延的下场。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他早就看出来魏延脑后有反骨,今后必定会祸乱军心,所以诸葛亮在死之前一定要杀了他。
因为诸葛亮担心他死后,魏延起兵造反,威胁皇位,所以诸葛亮在临终之前一定要杀魏延。
因为诸葛亮知道魏延在自己死后肯定会背叛蜀汉,所以在临终前一定要杀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