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共轭,可以认为是电子离域到了一个更大的体系当中去了,使得在未发生共轭的原体系更加的稳定。换言之,只要条件合适,一定会发生共轭。共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吸电子共轭与给电子共轭,楼主说的这个甲氧基应该属于给电子共轭,也就是甲氧基可以把电子“推”给苯环这个大体系,令甲氧基与苯环组成一个共轭体系,使得能量大为降低,稳定性大为提升。
要是问为何只有邻对位对共轭体系有贡献的话就比较麻烦了,用比较容易理解的经典电子理论来解释的话,楼主可以看一下苯环的那三个双键,是不是只有在邻对位的甲氧基才能通过一个单双键交替的体系把电子推给酚羟基?间位的那个无论是从左还是从右都不能用一个完整的单双键交替路径把双键上的电子推给酚羟基,所以说只有邻对位的甲氧基对共轭体系有贡献。
用比较科学的分子轨道理论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先写出该物质的所有共振杂化式,很明显的看出可将电荷离域到位于邻对位的甲氧基上去,而处于间位的就不行。至于具体的共振杂化式是怎么写的,这个就要问你的有机老师了,分子轨道理论是比较复杂的东西,我也只能定性的说明一下啦。
共轭通常指电子云的重叠,使体系能量降低,常见有p-π,π-π等,苯属于π-π共轭
关键是你得会写出正确的苯环的共振式,然后就可以看出来了
共轭一般是指单双键交替
受甲基供电子的影响,在邻位和对位电子云密度比间位要高得多,从这个方向来思考……化学很多问题不能说得太绝对,只是相对较难和相对较容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