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案例分析

2024-12-29 20:34: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案例:
  郭某系河南省偃师市人,2007年高考后来到河南某工业技师学院求学。2007年9月5日下午,郭某的老乡戚某(未满18周岁,河南某美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因为身上没钱就和朋友孟某(未满14周岁)一起来找郭某借钱。因郭某没钱,戚某就让郭某去借把刀使使,并告诉郭某是抢钱用的。郭某在明知戚某要去抢劫的情况下,出于义气,仍将一把砍刀和一把匕首交给二人使用。拿到刀后,戚某、孟某于2007年9月5日晚在郑州市中原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的中信银行门口,对正打电话的被害人赵某进行抢劫,孟某用刀朝赵某后背打了一下,戚某则用匕首朝被害人赵某左右前臂及左手扎了七刀,随后将被害人的手机抢走后逃跑。经郑州市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中心鉴定,该手机价值1393元。经郑州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鉴定,赵某所受伤为轻微伤。2007年9月6日,公安民警在案发现场附近将被告人戚某抓获。当天上午,公安民警在河南某工业技师学校将被告人郭某抓获。被告人戚某家属和郭某家属分别赔偿被害人赵某经济损失8500元、6500元。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5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27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73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76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第263条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案例分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正如本案对受害人造成微伤的根本目的是拿到钱(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所谓暴力,是指对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的人身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致使被害人不能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等。百利行为只是满足以印制受害人的反抗即可。所谓胁迫,是指对被害人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进行精神强制,从而使其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任其抢走财物或者被迫交出财物的行为,胁迫的内容是当场对被害人施以暴力。胁迫的方式则多种多样,有的是语言,有的是动作如拨出身带之刀;有的还可能是利用特定的危险环境进行胁迫,如在夜间偏僻的地区,喝令他人“站住,交出钱来”,使被害人产生恐惧,不敢反抗,亦可构成本罪的威胁。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而是通过书信或者他人转告的方式让被害人得知,则亦不是本罪的胁迫。所谓其他方法,是指使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使得被害人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而当场劫取财物的行为。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利用催眠术催眠、将清醒的被害人乘其不备锁在屋内致其与财产隔离等方法劫取他人财物。行为人如果没有使他人处于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的状态,而是借用了被人自己因患病、醉酒、熟睡或他人致使其死亡、昏迷等而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的状态拿走或夺取财物的,不是构成本罪。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应以犯罪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为标准,不是以其事先预备为标准。抢劫罪的的目的行为是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强行接取财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意识行为人当场直接夺取、取走被害人占有的财物;二是迫使被害人当场直接交出财物。抢劫罪的作案现场,无论是拦路抢劫、人室抢劫,都不影响抢劫罪的成立。(三)主体要件,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该案是典型的犯罪预备的共同犯罪。郭某的法律上犯意表达通过了戚某的实行行为而展现,而不管郭某事实上是否有这种犯意。该案对戚某构成抢劫罪是没有异议的,但是郭某构成抢劫罪吗?可能很多人觉得戚某很冤,灾从天上来,从朋友那来,因为起先他根本没有犯意,甚至连要犯罪的念头都没有,最后也没有想过要得到赃款。但是他因为自己不经意的话或行为,没有意识到犯罪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且这个责任使他的升学,今后的工作都有了污点,甚至一身都难以抹掉。郭某被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的,笔者在想这个8个月的刑期执行可以以缓刑的方式执行吗。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从裁量是否执行所判刑罚的意义上说,缓刑是一种量刑制度;从刑罚执行的意义上说,缓刑也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3)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缓刑的考验期和执行情况参照后面的法律法规集成。综合该案的情况郭某应该有适用缓刑的资格。而且笔者认为适用缓刑比较合适,首先被告人正在求学阶段,身边的伙伴起码比监狱里的伙伴强,受的污染少;第二缓刑所要执行的时间绝对要比8个月的执行期限要长,可以使郭某战战兢兢,在这种情况下缓刑比有期徒刑要更来得震撼,在道德层面的谴责比法律在中国人的内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答2:

乙抢劫罪,丁抢劫罪从犯虽说是拒绝但他的行为已经对即将发生的犯罪提供了条件,而且没有主动举办或者制止而是对罪犯提供了犯罪条件,丙抢劫罪。因为丙不是因自我主管意愿放弃终止犯罪,还有丙已经参加了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商店老板故意杀人罪毫无疑问,但是如果他当时生命遭受威胁,那有可能按防卫过,而且还触犯了关于违法储存枪械的法律。

回答3:

这个问题还要看具体的细节了。
要是甲乙进去了以后在盗窃财务。在店主发现后开始逃跑,这个时候店主开枪就是故意杀人了。虽然甲乙没有死 但是他的妻子死了 ,此时是故意杀人罪。甲乙盗窃罪。
要是进去后,店主发现了,甲乙还继续他们的犯罪行为,就是抢劫罪。甲乙持到抢劫时店主用枪射击是正当防卫。对此不负行事责任。
店主肯定够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的 。
丁没有够趁犯罪
丙和甲乙一样的,他们是共同犯罪,一人既遂,全部既遂。

个人观点

回答4:

1,乙、丙构成抢劫罪未遂。丁构成抢劫罪的帮助犯。
2,店主射杀甲,重伤乙,应当是正当防卫。店主妻子死亡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但是,店主私藏猎枪,如果该猎枪是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构成非法储存枪支罪。

回答5:

1)对乙丙丁构成抢劫共同犯罪。(2)店主构成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