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会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呢?

2024-12-26 10:47: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般来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首先在撞击处形成一个大陨石坑,某些地面物质被粉碎成尘埃并被抛向高空,有可能最终散布于全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尘埃妨碍了太阳光到达地面,进而影响到气候的变化、地质结构的变化以及生物的生长和灭绝。小行星本身物质在撞击过程中也会部分地溶化和汽化,它所具有的一些特殊元素和同位素成分与地球物质混合,使地球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成分发生异常。

1979年,科学家在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地层中发现了一层1~2厘米厚的红褐色粘土,这层粘土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沉积的,其中的铱含量显著异常。地球土壤及岩石中所含的铱是很少的,可这一层粘土中的铱含量比地球上铱的正常含量高20~200倍。后来,科学家又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这个时期沉积的地层铱含量异常。科学家们知道,宇宙空间的天体及尘埃中含有大量的铱,所以推测,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并发生大爆炸,爆炸的热浪把大量的宇宙物质和地球物质的混合物冲击到大气层中,并弥散全球,一段时间后,地球表面冷却,尘埃降落到地表,从而形成了一层铱含量特别高的薄薄的地层。

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是随机的,它有一定的概率,没有周期性,这又怎样解释生物大灭绝出现的大约1.5亿年的周期呢?生物周期性大灭绝的出现,很可能仍然与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有关。当太阳经过银河系的某些特殊位置(比如特征点)时,由于这些地区的宇宙射线加强,或星系密集,从而地球受到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从几十亿年的大尺度来看,生物的演化便显出某种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