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2024-12-04 04:11: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们不能小瞧古代人的智慧,在宋朝之前没有铁锅的时候,古人都是用青铜、陶等材料代替铁锅的,宋朝普及铁锅做饭后,就有炒菜啦。

在铁锅还不普及的时候,百姓都是用陶制成的釜、鼎等工具,或者使用青铜制成的炊具,这些材质很耐高温,所以用来煮东西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时期的食物基本都是烫、煮、蒸、闷、涮,饭菜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乏味。

比如《史记》中写项羽渡河时提到“皆沉船,破釜甑。”这里的釜和甑就是古代的主要炊具,需要相互配合使用。釜在下,甑在上,釜里盛上水并加热,水蒸气上升,甑的下方有一些细小的孔,水蒸气就能透过小孔将甑里盛放的米、肉煮熟,既方便又快捷。

从唐朝开始,铁锅就比较普遍的使用了,但这一时期铁依然是稀缺资源,只有富贵人家和皇室贵族才有条件使用。到了宋朝冶铁技术逐渐成熟,才实现了铁锅的真正普及,普通老百姓也能用的上铁制炊具,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从这一阶段才开始丰富起来。

铁锅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用来烹煮,还可以用来炒菜,而且可以迅速而均匀的受热,快速加热食物,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加热材料,更方便操作。

当然,在铁锅还不普及的时候,很多人也是选择不用锅做食物的,比如可以将肉质食物直接架在火上烤等等。可见,虽然物质条件不够丰富,但是古人还是能够凭借智慧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慧。

回答2:

那时候用的最多东西是釜、甑、镬、鼎等,除了用来煮食物外没有其他的烹饪手法。这些东西是比较传统的,延续了很多年,直到铁器出现,才慢慢的把这些替代。正是因为铁锅的出现,才能制作五花八门的菜系。

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铁,但由于最初的铁矿产量很低,因此铁非常珍贵。直到汉代铁都是由国家进行掌管的,所以铁锅并不可能大规模的推广,当时奢侈的铁锅也属于贵族阶级。汉代的铁制炊具都仿制青铜器,非常厚重。

到了唐朝只有富人才能用得起铁锅,宋朝就不一样了。因为炼铁工业的发达,家家户户都用得起铁锅。宋朝开始,中华的饮食文化也真正的丰富了起来,那时候兵器也慢慢变成了铁。在汉代人们做饭用的最多的是陶制的炊具,偶尔还会有青铜的餐具,但是只有少数人家里有。

在项羽本纪里也有对应的记载,当年项羽破釜沉舟,里面的釜就是一种炊具。当时要配合其他工具才能使用釜,釜下层作为水锅,装上水。烧水使水蒸气上升,上面放蒸锅,里面放上米,鱼或者肉。

在公元1100年左右欧洲才学会了铸铁技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如果家里面有一口铁锅的话,也是被当做宝贝的,这可是要立在遗嘱中作为传家宝留下去的。14世纪的欧洲与中国元朝时期对应,那时候的铁锅都是底部有三只大脚,铸造铁锅造价十分昂贵,并且当时的铁锅壁厚非常厚,这是由于当时的铸铁工艺不成熟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