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神和月老。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拜月只是一统称, 事实上有分「祭月」及「拜月」, 拜月便是拜神, 也是拜月老星君(某些地区是拜太阴星君), 通常用于个人求愿,相传古时一些年轻少女, 便是在八月十五拜月老求得好姻缘。祭祀月老是求姻缘的一种好方法。从周朝开始秋天就被视为祭祀月亮的好时候,《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扩展资料
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当月亮出现的时候,要对月设香案,在摆设果品的时候除了摆设苹果、葡萄等水果还要摆上西瓜和月饼,并且西瓜一定要切成莲花状。
此外当一切准备好之后,要沐浴焚香,以十分虔诚的心灵对月祷告,家中老人、男子、妇女、幼儿要依次祭拜月亮,然后焚烧月光纸,在桌上的每一样贡品中切下一块放在地上。
太阴、嫦娥、吴刚、后羿、月老。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其起源一说是: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自古文人写了很多咏中秋节的诗:有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这些流传千古的绝唱。
古时候除了拜月还拜土地神,现代社会要拜的“神”当然是“钱”、“权”二神了。
蛾姐姐`?还需要拜谁吗,中秋只是为丰收而庆祝的一个节日,和一年最苦的冬天过去,庆祝春天来临的春节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