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清廷采纳左宗棠等人当务之急是出兵收复新疆的主张,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受命之后,他除了要整顿军队,他还要做三件大事:筹粮、筹饷、筹转运,筹粮时要处理好兵食和民食的关系。最后左宗棠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逐步地把它运到前线。 左宗棠还在西北地区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头的驴和骡,另外还有29000头骆驼,运送军粮和武器装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钱,当时中央财政危机,地方财政困难,没钱。左宗棠提出,没有钱我们就借钱。借什么钱?借外债。可是洋人的钱是那么好借的吗?人家知道你要打仗,知道你要花钱,因此把利息定得很高,利息高达一分二厘五,而当时英国和法国它们平常贷款的利息大概是三点五厘到四厘之间。这就叫趁火打劫。
这个高利贷借不借?左宗棠说借,为什么?如果不借,新疆就收不回,部队就没法出关,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因此咬着牙也要借。当时上海的《申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批评左宗棠的借外债,高利借外债,说他是剜肉补疮、饮鸩止渴,左宗棠非常难受。他曾经给朋友写信说,夫用兵而知借饷,由于要打仗要去借钱,借饷而议及洋款,借钱还借到洋人那去了。他又说,仰鼻息于外人,依赖洋人,其不敬也,其无耻也,臣之罪也。他说我跟洋人借钱,这是我的罪过,这是无耻的事情。无耻归无耻,钱还得借。不借怎么办?最后清朝政府批准左宗棠借了500万两的外债,同时又要求海关划拨200万两,中央的财政解决300万两,给左宗棠凑足了1000万两的军费,筹饷的问题算完成了。
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指的是先打北疆,后进入南方。因为当时北方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敌人的主力在南方,所以他先打容易打的,然后集中力量往南打。缓进速战,就是打仗的时候不要忙,不要急,一定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准备完了以后,马上打击敌人。打起来就要快,不能慢腾腾。在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战斗是进行得非常顺利的。
自己想吧!或者去抄别人的
呵呵,是啊,你们老师。。。。
太难啦,你们的历史老师也有点太。。。。。
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