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艺术讲究说、唱、扮、舞、绝。说,即说口,是二人转演员必备的基本功。说口,在二人转演出中是不可或缺的硬功, “说是骨头唱是肉”,可见说口的分量所在。
说口是一般二人转演出不可缺少的程序和内容。在过去,特别是旧社会,多半是男演员即“下装”,俗称为“唱丑”的说口,“唱丑唱丑,必得说口,不说口不算唱丑”,而唱“上装”的女演员不说口,只给“下装”“勾口”或“捧口”。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下装”说口了,有时“上装”也说口。一般情况下,二人转演出是“下装”上场,先来一段说口,然后 “上装”上场,两人对说一段,相互配合,有说有捧,有点像相声中的“逗哏”和“捧哏”,说上一阵,再进入演唱。演唱中间,根据剧情发展和现场需要,双方还可以穿插一些说口,这些说口,有的是和剧情相关,通过“说”来介绍或诠释剧情及人物。有的则与剧情毫无关系。无论是否与剧情有关,说口都与演出的关系极大,优秀的演员,几句幽默而风趣的说口,就能迅速调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很快进入欣赏状态。二人转说口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艺术性和规律性。一般说,二人转说口注重包袱的设计,其谜底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有的是荤破素猜,有的属于脑筋急转弯儿。同时,二人转说口讲究朗朗上口,先声夺人,节奏感强,感染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说,东北小品就是二人转说口的发展,或者说,东北小品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二人转说口的语言特色、表演特色等艺术营养。
【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唱腔】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基本功:唱,扮、舞、说,绝
一台完整的二人转表演应该是这五项内容的综合表演。
学二人转不需要基本功,但是要保证嗓子不要太不好.唱歌不跑调.口齿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