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保护
耳朵是五官其中一个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损,结果可能严重,甚至会造成失聪,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
如何保护耳朵?
1.教育应由儿童开始
很多小孩子经常都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同小孩去看医生。
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耳朵的清洁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父母应留意婴儿呕奶时,勿让奶水流入耳内,引致外耳道炎。
3.噪音环境
当人在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及处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贝的环境下而又没有作保护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发极大的响声,都会毁坏耳蜗的精密细胞,造成声震损伤。所以,在有声震损伤危险的时侯,例如:工业噪音,尤以在机器车间或铸造厂为甚,巨大的敲钟声、枪炮声和爆炸声,我们都应该戴上特制的耳朵保护器。在职业安全条例下,这种保护器须由雇主供应。
4.药物的使用
当察觉耳朵有毛病时,应该去看医生,切勿自行购买耳药水滴在患处,以免因药物不当而令病情更趋恶化。
妇女怀孕期间,应遵照医生指示用药,因为有些药物会影响胎儿听觉的发育。
5.及早治疗
既然耳朵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况下,我们应尽早找医生治疗。例如:
l 流脓或出血
l 因异物入耳而感疼痛
l 长期耳痛不止
l 突然丧失听觉
l 耳鸣及头晕
香港儿童的听觉保健
在本港,此项服务分别由�生署及教育署按儿童的年龄提供,目的在尽早识别儿童在听觉发育的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及辅导,以增加其康复机会。
(一)新生婴儿至六岁儿童
可在各区母婴健康院内免费接受听觉筛选服务。若儿童被发觉听力有异常,便会转介往「耳鼻喉专科」或「儿童体能及智力测验中心」进行全面性覆验及跟进。
(二)学童保健
由教育署安排为小一学生进行听力评估,并按需要转介学童往「耳鼻喉专科」作进一步治疗。教育署特殊教育组亦会根据聋童的失聪程度安排就读适合的学校。
家长亦应注意儿童的语言发展(例如发音不正),学习表现(例如对老师的发问没有反应),和日常生活习惯(例如把电视机音量放到很大或惯性使用单一只耳朵)等情况,如有怀疑,可经家庭医生转介到耳鼻喉专科检查。
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编者按: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57万人,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三万人,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本期刊出一组相关的短文,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群体,切实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耳聋能预防吗?
耳聋的发病,在我国目前尚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面对这样众多的耳聋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耳聋宣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是预防耳聋关键。
在胎儿期如何防聋?
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该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新生儿期如何防聋?
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耳毛细胞损害。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
小儿期如何防聋?
感染性耳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氧基本甙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助听手段
目前市面上助听器是音量放大机器,功能只是注意音量放大,对于完全耳聋和极重度聋者没有多大帮助,人工耳蜗是他们的另一种选择。
耳聋可能是因为内耳创伤,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这些因素导致听觉神经受损,使病人突然或渐渐地失去听觉。
耳蜗植人可绕过内耳的一些损伤的部分,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病人重获听力,这些是一般助听器所无法做到的。
耳蜗植入帮助各种年龄的耳聋者,其中包括一些耳聋已久和幼年使耳聋的人,当耳聋的程度严重到助听器也无法帮助时,就应考虑接受耳蜗植入。接受耳蜗植入,通常来说,丧失听力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时间拖久了,将会增加手术后训练的困难,降低手术后的效果。
只有专业医师及听力学家才能对是否施行耳蜗植入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关链接1998年,部分政协委员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卫生部、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十部门对该提案给予高度重视,经过认真调查论证后,一致同意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拂柳辑)
一) 工作原理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 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 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助听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数型号的助听器还有3个附件,或称3个附加电路(音调控制、感应线圈、输出限制控制)。现代电子助听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声能强度并尽可能不失真地传入耳内。因声音的声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后再转换为声能。输入换能器由传声器(麦克风或话筒)、磁感线圈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声能转为电能传至放大器。放大器将输入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导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号由电能再转为声能或动能输出。电源是供给助听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还设有削峰(PC)或自动增益控制(AGC)装置,以适合各种不同程度耳聋病人的需要。
(二)主要技术指标
要了解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首先要对助听器的听感特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增益、频率响应、最大声输出、失真、等级输入噪声和动态范围等,这些技术指标均可通过助听器分析仪测出。
1. 声增益
助听器的放大率用增益来表示,即助听器耳机输出声压级与传声器输入声压级的差值。例如:输入60dB输出130dB,增益=130-60=70dB。增益会随音量的控制而改变。
2. 频率响应(ferquencyrange)
助听器输出增益的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频响曲线。这上频响曲线不是根据最大增益得出的。若把(如图耳聋与助听器选配95页)纵坐标改为输出声压级,得出来的曲线就是频响曲线(如图96页)。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语言频率范围为500-2000Hz,实验证明低频主要提供语言的能量,而高频的听力补偿对语言的清晰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助听器从250-4000Hz的频响曲线的增益值,对助听器的选配十分重要。
3. 最大声输出(output sateret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当外界信号由60dB逐渐增大到90dB输入时,输出信号,但当输入信号≥90dB时,输出信号不再相应增大此时的输出为最大声输出。声输出=输入+增益。
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是助听器的最大输出与增益之间的差值(如图97页)。动态范围可承受音量控制的调整而改变。
5. 失真(total hamonic distortion)
当外界声音经过助听器放大后,除波幅的放大外,其它任何在摨、上的变化比为失真。如谐波失真最为常见(如5-17)。盒式助听器应≤5%。
6. 等级输入噪声(equivalent input noise level)
当输入信号为0时,本机固有的噪声输出称为等效噪声,要求在30dB以下,此值越小越好。
7. 感应线圈灵敏度(induction pick-up coil sensitivity)
当输入10Ma/mfeild场强时,助听器的输出声压级越大,灵敏度越高。
8. 声反馈
在一放大回路中,放大的声音被话筒拾音并再次放大而产生的尖叫声就叫声反馈。声反馈是一种普通音频放大系统中常有的现象。假如某一频率的声反馈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路就变成该频率信号的振荡电路,助听器会产生较强的振荡信号,外加信号就"淹没"在振荡信号中。助听器往往产生尖叫声的原因也在于此。不同助听器峰的频率不同,所产生反馈的音量也不同。
这一过程是一回路,发生在声漏源与话筒之间。放大的声音逸出有被话筒拾音并再放大。在低、中等增益助听器,泄漏的声音在到达话筒时已丢失了很大的能量,故不会造成大问题。高功率助听器的高强度信号可到达话筒形成再放大的回路过程。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信号被一再的放大,起到产生音频振荡,即发出啸叫。这时助听器已处于一个无用的状态,尤其是大功率助听器的用户常常受到这种令人讨厌的刺耳反馈的干扰,而不得不将助听器音量调低,以至于无法得到更大的音频增益。若该系统频率响应相当平,缺乏共振峰,就不太可能产生声反馈。然而助听器都不存在这样的系统,总是有峰值和反馈问题。
助听器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1.体积更小(全部向深耳道机发展);
2.智能程度更高(自动适应环境、更好地提升信噪比);
3.耗电更少(电池三个月一换?);
4.失真更小(发烧级音色?);
5.可靠性更高(五年不用修,过后就扔掉?).
要达到以上目标,有几个条件:
1.换能器(麦克风和受话器)和电池这两种器件有突破性的发展;
2.DSP的制造工艺有很大提高(集成度、内部存贮器容量、工作频率);
3.听力-电子学能跟上前两点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是物理题?你问的应该是鼓膜吧!物理的只与鼓膜振动打上交道。鼓膜受损就不能振动,声音也就不能传播了。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 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受话器)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 耳模(耳塞) 置入外耳道。
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要了解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首先要对助听器的听感特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增益、频率响应、最大声输出、失真、等级输入噪声和动态范围等,这些技术指标均可通过助听器分析仪测出。
主要的性能指标
1. 声增益
助听器的放大率用增益来表示,即助听器耳机输出声压级与传声器输入声压级的差值。例如:输入60dB输出130dB,增益=130-60=70dB。增益会随音量的控制而改变。
2. 频率响应(ferquencyrange)
助听器输出增益的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频响曲线。这上频响曲线不是根据最大增益得出的。若把(如图耳聋与助听器选配95页)纵坐标改为输出声压级,得出来的曲线就是频响曲线(如图96页)。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语言频率范围为500-2000Hz,实验证明低频主要提供语言的能量,而高频的听力补偿对语言的清晰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助听器从250-4000Hz的频响曲线的增益值,对助听器的选配十分重要。
3. 最大声输出(output sateret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当外界信号由60dB逐渐增大到90dB输入时,输出信号,但当输入信号≥90dB时,输出信号不再相应增大此时的输出为最大声输出。声输出=输入+增益。
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是助听器的最大输出与增益之间的差值(如图97页)。动态范围可承受音量控制的调整而改变。
5. 失真(total hamonic distortion)
当外界声音经过助听器放大后,除波幅的放大外,其它任何在摨、上的变化比为失真。如谐波失真最为常见(如5-17)。盒式助听器应≤5%。
6. 等级输入噪声(equivalent input noise level)
当输入信号为0时,本机固有的噪声输出称为等效噪声,要求在30dB以下,此值越小越好。
7. 感应线圈灵敏度(induction pick-up coil sensitivity)
当输入10Ma/mfeild场强时,助听器的输出声压级越大,灵敏度越高。
8. 声反馈
在一放大回路中,放大的声音被话筒拾音并再次放大而产生的尖叫声就叫声反馈。声反馈是一种普通音频放大系统中常有的现象。假如某一频率的声反馈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路就变成该频率信号的振荡电路,助听器会产生较强的振荡信号,外加信号就"淹没"在振荡信号中。助听器往往产生尖叫声的原因也在于此。不同助听器峰的频率不同,所产生反馈的音量也不同。
这一过程是一回路,发生在声漏源与话筒之间。放大的声音逸出有被话筒拾音并再放大。在低、中等增益助听器,泄漏的声音在到达话筒时已丢失了很大的能量,故不会造成大问题。高功率助听器的高强度信号可到达话筒形成再放大的回路过程。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信号被一再的放大,起到产生音频振荡,即发出啸叫。这时助听器已处于一个无用的状态,尤其是大功率助听器的用户常常受到这种令人讨厌的刺耳反馈的干扰,而不得不将助听器音量调低,以至于无法得到更大的音频增益。若该系统频率响应相当平,缺乏共振峰,就不太可能产生声反馈。然而助听器都不存在这样的系统,总是有峰值和反馈问题。
助听器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1.体积更小(全部向深耳道机发展);
2.智能程度更高(自动适应环境、更好地提升信噪比);
3.耗电更少(电池三个月一换?);
4.失真更小(发烧级音色?);
5.可靠性更高(五年不用修,过后就扔掉?).
要达到以上目标,有几个条件:
1.换能器(麦克风和受话器)和电池这两种器件有突破性的发展;
2.DSP的制造工艺有很大提高(集成度、内部存贮器容量、工作频率);
3.听力-电子学能跟上前两点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
1.鼓膜、听小骨、听神经等在内耳的都不能受损。
2.避免在噪音下待过长时间,避免耳朵受伤。
3.什么是助听器
一切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助听器有电力的和非电力的两类,后者目前已被废弃。前者又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种。晶体管式助听器最为灵巧轻便,于1950年问世后已取代电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
集成电路的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助听器”,集成电路IC于1964年问世,其体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近年来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年“驻极体麦克风”的问世实现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1990年随着“电脑编程助听器”的问世,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1997年,“数字助听器”的增益智能化调整,使用极为方便,性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今天——我们所用的大部分助听器都是“数字电脑编程”的,根据我们每个人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来调整,对我们的助听效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我们听得更好!
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受损会听不到声音 传声时遇到障碍所以听不到声音
不要轻易抠耳朵 拿东东往耳朵里査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不要听太长时间音乐(MP3 MP4) 也就这么多 越联系实际越好 最后一题上面的说的很多了 我也是初二的 希望我们共同长大
一切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助听器有电力的和非电力的两类,后者目前已被废弃。前者又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种。晶体管式助听器最为灵巧轻便,于1950年问世后已取代电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
集成电路的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助听器”,集成电路IC于1964年问世,其体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近年来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年“驻极体麦克风”的问世实现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1990年随着“电脑编程助听器”的问世,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1997年,“数字助听器”的增益智能化调整,使用极为方便,性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今天——我们所用的大部分助听器都是“数字电脑编程”的,根据我们每个人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来调整,对我们的助听效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我们听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