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其实,可以从后面一句明显看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
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看出是儒家思想,以礼治国。
拓展资料:
1、出处:《论语》。意思:“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3、道德从何而来?人性使然,社会使然。人在整体的进化遗传进程中,在个体后天环境养成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是非成见和善恶评判。这正是行为道德的内在动力。
4、孔子把道德的自制力上升到治民方略的高度,这比《周易》的神道化民更为明确。
5、安邦治民,一言蔽之,无非两手抓:德治和法治。真正的良法良德良政社会,治民安邦,必然也只能法德两手,硬、软相辅,标、本兼治。
提示:依法治国,德治兼备。
出自《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其实,可以从后面一句明显看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
前一句是反对刑法政令,后面一句明显看出主张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可以判断是儒家思想。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出处:为《论语·为政》的词语。原文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具体含义:
孔子说:”意思是: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论语简介: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儒家里面的孔子说的!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说道:“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却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规范他们,用礼教来升华他们,人民就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