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观后感之战友情深
应该感慨,好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军旅电视剧了,一直以来,看到电视里穿军装的,就换台走人。可是我看到《士兵突击》的第一个镜头,就转不动眼睛,疯狂地在网络上搜索,终于BT下完整的、还算清晰的全部28集。两天一夜看完,数次泪流满面,看完意犹未尽,心潮难平,于是,又把原著小说看了一遍。回味了一天有余,感觉,如果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这几天的激动与泪水。
感情,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生命之源。很难想像一部毫无感情投入的作品,会因其它因素而深入人心。《士兵突击》,就是以战友之情贯穿始终,以极纯朴的语言、极平淡的细节一一刻画出士兵之间那股血浓于水的战友深情。当然,感情也是多样化的,但再多样化的感情,如果离开了朴实的生活根基,即使能让人感动一时,却绝不会有让人持久不忘的生命力。
战友之情,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就象现今衣食丰足的人们无法理解祖父辈们在那个人祸大于天灾的岁月对一粒粮食的珍惜,就象一个无信仰的人无法理解藏传佛教信徒磕长头去朝圣的虔诚。一个从未当过兵,从来没有与士兵一起生活过的人,也无从理解当兵人之间的感情,无法理解诸如“一个车皮拉来的”“他是我同年兵”“他是我的兵”“他是我班长”“他是我老班长”之类随口而出的词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士兵突击》战友感情刻画的成功之处,就是这些平实的、当兵人身边的话语与事件。指导员要带新兵许三多这个“呆兵”要离开驻守草原的五班,许三多偷偷跑出去躲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被班里战友“收拾”,初时大笑,后来嚎淘大哭,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走!我离开过家,我不想再离开家!”此语一出,就让我与银屏上的兵们一样热泪满眶。这一句话,有千言万语在内:五班,已经被这个离家的孩子当成第二个家,五班战友,已经被这个木纳新兵当成了亲人,这次离别,跟当初离开家乡离开父亲哥哥这些亲人的感觉一样,却因为这重复的别离情绪而更加伤心……我至今记得,我把一个新兵送到靶场看护班时,一路上那战士兴奋得又说又笑,但在我说“你在这儿跟着班长们好好干,我要回去了”时,他放声大哭:排长,我跟你回去!声嘶力竭地哭喊,让他回复成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他不是想抗命,我知道,他就是离不开三个月一起风雨共度、摸爬滚打的战友。离开新兵班,还有我在身边,但离开了我,他就再也没有那段日子生死与共的人了……
剧中这些情节,俯首皆是。五班长老马要复员了,却一直惦念着许三多,好不容易找到演习场,四处问“许三多来了没有?”而许三多因为刚刚暴露伪装、让七连一个星期的伪装训练成果付之东流而郁闷不已,本来只是郁闷,只是伤感,但他在装甲车内一听到老班长的声音,马上就泪如泉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马是他第一任班长,是亲人。在别人面前可以掩伤而笑,但在亲人面前,我们却永远只会流泪疗伤。虽然,许三多最终没有走出装甲车与班长见面,可是,那种灵魂之上的牵挂与依恋,信任与亲情,已经见不见面都无所谓了。
许三多成为钢七连的尖子兵到师部示范射击归来,发现班长史今要复员马上要走,就抢包扑到床板上压在身下死不松手,坚决不放班长走。网上不少评论说,这情节有些失实,有些过头,包括许多当过兵的人也这么说。那么,我只能说,他们看这个电视剧是走马观花,或是,细看了却未能理解其中的感情线索。许三多从一个“呆兵”成长为一个训练尖子,成为标兵专业户,成为连里的NO.1,离不开史今这个“军中之母”——一个好班长的教导与关爱,许三多能成为一个好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为了班长一句话:只要你进步了,班长就进步了,班长进步了,就不用退伍了。于是,他才玩了命的训练,把自己所有能拿 回来的名次全部拿了回来。史今,作为一个班长,确实也值得许三多为他如此痛哭失声以至于敢抗命不遵。那种细心,那种处处为许三多着想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无一不体现着他做为一个班长、一个兄长、一个战友的伟大。
钢七连,这个连散人走、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被打散的优秀连队,被编剧与演员们抓住了魂,所以演出的一场场男人之间的感情戏无不让人动容。尤其是连长高成这个角色,个性,热情,豪爽,有能力有魅力更有朝气还有点孩子气,即富有本剧的特色,又是一个在任何军营中都能找到其原型的基层军官形象。只要他订的标准你达到了,你就是他眼里的红人,你就可以跟他没大没小甚至可以踢他屁股,但如果你达不到训练标准,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他对你也视若不见。他不是那种可以“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形”的高大全的模范、标兵之类的形象,一喜一怒全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一言一行那样的可亲可信。所以,由他而始,钢七连形散魂在,战友之情无时无刻不把那个散在各处的兵们紧紧维系在一起。
至于后半部分,许三多成了老A,战友之情又有了哲学意义上的升华,由简单的认同感、亲切感,逐渐上升成生死相依、生命相托的战斗情谊,“不抛弃,不放弃”,是此剧全部灵魂的概括,也是它所描述的战友情深的根源所在。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不仅是一首歌,一句口号,这是千百年来所有当兵人用鲜血与生命铸成见证的战友深情。
今晚有些失眠,也许因为今天睡得太多了。与其在床上做烙饼翻过来转过去,还不如做些事情,于是打开电脑记下最近看《士兵突击》的观后感。
《士兵突击》是一个没有任何爱情戏的连续剧,讲述的是一群军人的故事,主线是许三多入伍到他成为步兵之王-老A的成长经历。剧情刻划了一群最优秀的男人--成熟、睿智、懂得生活的袁朗,憨厚、心地善良的史今,性格直爽的伍六一,铁骨铮铮的高城,知错能改的成才,坚强、执着的许三多,以及他们共同的个性--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事业的热爱,对原则的坚持以及对他人的真诚与坦率。在看这部片子中,我思考了很多:
一是他们的人生态度:许三多可以默默地守卫七连半年,每天坚持军事训练,打扫卫生;高连长因为团报报道错误,坚持要求团报公开道歉;伍六一因为流动红旗给别的班赢走了火冒三丈;许三多为了拿回流动红旗,一口气做了史无前例的333个单杠回转。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
二是许三多成功的经历:从一个傻乎乎,连原地转身都转不好的步兵列兵,到步兵之王老A,许三多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也从来没有抛弃战友。人生在世,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聪明,而是认真、坚持、责任、爱心和来源于以上几点的勇气--就如同送信给加西亚的罗文。
三是他们对事业的骄傲和执着:印象最深的是三多背着伍六一冲刺的那段戏,“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钢七连。在冲刺的最后一刻,这六个字越显的珍贵。三多要背着战友,和战友一起到终点。但是到了终点呢,他一定会放弃,他要把这个机会留给断了腿的伍六一!如果没有许三多,相信伍六一是一定不会弃权的,名额已经占满又算的了什么。就算爬也要爬到终点,但是为了战友,为了朋友,他放弃了。他放弃的是一次机遇,他也明白他可能也同时放弃了自己的军人生涯。但是他没有放弃什么?如果不是为了激励三多去拿到最后一个名额,伍六一他爬也要爬到终点,这是他骨子里的骄傲和坚持。就像运动会场,那远远落在最后的人始终坚持向终点冲刺,无关奖牌,无关荣誉,只为一种精神和坚持。
四是如何看待得失成败:成才在失意后,有个地方可以让他充分的自我反省,自我觉悟,这个地方,就是"孬兵的天堂, 班长的坟场":驻训场。在这个地方,方圆几十里没有任何人烟,全班只有四个人,从早到晚看守着一块训练场地。在这样单调、纯粹的环境里,成才慢慢学会了自我思考,看淡了成败得失,学会了享受过程,而不是那个终点的结果。练定力,他可以一天10多个小时不动盯着一堆屎壳郎如何把食物分解掉;练枪法,他可以用一个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许三多送他的玩具瞄准器来作射击训练,即使一年只发两次实弹。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失败的,教育产业化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学化,到了大学和出来社会后的成人,反而要重新学习如何做人。现在的90后还只是不韵世事的少年,80后还没有真正成为社会的中坚,已经开始承担起社会责任的70后,由于教育的缺位使得这一代人只能在迷茫中摸索着前进...《士兵突击》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它让我们突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无论如何,既然来了,就要用心经营好人生这份事业,不抛弃,不放弃,用责任、坚持、勇气和爱,去诠释人生的意义。
《士兵突击》人物谱之史今班长
士兵突击|影评|人物|史今|风视
说到史今班长,他相对于主人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对许三多起了一个引领的作用。而相对于观众来讲,他又是一个最让人敬佩的人物,是他的努力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希望、意义和勇敢的成长!
在史今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才叫“一诺千金,落地有声”!一句:“一年的时间,我把你儿子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而就是这句承诺,听不得许百顺叫他的兵为龟儿子的承诺,让史今扛下了一个看上去过于倔强的责任。
史今的性格中是有一种军人少见的温和,但不容置疑这种温和只针对于许三多,因为许三多身上有他曾经的影子,他当然知道一个真正士兵成长的历程有多苦。许三多和别人不一样,史今很清楚过程是慢长的、痛苦的,可能只有史今知道许三多的这个过程该怎么走,也只有他能告诉许三多该怎样走,更是唯一的,不会用尴尬的方式教他成长的人。
我一直在揣摩史今对许三多来讲,到底扮演了几个“角色”。每个人都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最艰难的,更是最重要的。经历第一步的时候,引领者起到的是启蒙的作用。这个引领者太宽泛了,他可以是父母、兄长、老师、上司……但身份不同,扮演的“角色”显然会有差别。我们的起点、环境、经历、领悟、受益以及成长,都会受这些“角色”的局限变得平凡或不平凡。我曾经真思考过这个世界上能否有一个集所有身份为一体的引领者。史今这个只是虚构的人物,却填补了我内心空想的一种激动和兴奋。他强烈的责任心让人赞叹和敬佩!想来想去,一份责任心是最难让人被附属到自我身上的,又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那份被关照的使命。
剧情的刚开始,史今去下榕树村家访,单独和许三多谈话时,问他为什么想当兵,许三多却说:“俺要是当了兵,就不会在听到俺爹喊俺龟儿子,也不会在挨打了!”吞吞吐吐说自己胆不小,就是不敢看杀猪。这个有点儿迟钝、懦弱、善良的农村孩子常被同龄人欺负,挨他爹的打骂,龟儿子成了他的小名。史今是隐约在许三多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更感受到善良是他在许三多身上找到的,和自己丝毫不差的共鸣。然后就小心的,怕伤害到这个善良的孩子。他清楚眼前的这个许三多,换做谁来看,都知道他不是个当兵的好材料。可最后他还是借酒劲儿咬着牙的说:“许三多,这不见得是个好事,要了你,我陪你玩命,你就得跟着玩命!”“玩命”的概念当时对许三多可能不太清晰,而对于史今来说那是接住就不能放下的责任。
史今总是想借着连长的嘴鼓励许三多朝前走,更想让伍六一像对自己一样把许三多当朋友看,而这两个人偏又是拗着他想法去看许三多的人。真心的想让一个人越来越好的转变,就要下足够的功课来了解这个人;诚恳的想帮一个人慢慢强大起来,就必须要用最妥善的方法。许三多遇到了史今是他的幸运,因为史今骨子里就渗着真心和诚恳。他让许三多最快成长起来的方式是哄和骗,是最适合当时的许三多。史今复员走了的那一刻,许三多才明白,那用心良苦的哄和骗要付出一个人多大的心血与代价,像母亲对待孩子怕伤害幼小心灵的那样哄着;像麻痹一个常会受伤的人那样骗着,这一路走到最后,该长大的人是长起来了,可这个浇灌别人成长的人,却早已筋疲力尽了。
史今最要好的战友伍六一在去机步一连时告诉了许三多一个秘密,那就是史今从不和许三多去洗澡,是因为被许三多砸出来的伤,从来就没好过。真想知道这句话要是被写进剧中,许三多听后会是怎样的表情和感受。史今是最累的一个人,因为他在扶着许三多成长的时候,阻力太大,从寄予自己最大期望的连长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他是拖着自己,被两个人蹩着,又拽着一个人走路的人。这个从不用伤害的语气讲话的人,倔强的扛着一个责任走到最后时,让所有人对他依依不舍。他的离别不但让许三多的世界塌倒半边,也让观众的心跟着塌倒半边。
人活着就应该活出一个责任来,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说出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要对自己的言行负全部责任,现在越来越少的的人能懂得责任二字。善良的人也分好多种,一个不去伤害别人、牢记责任、不图回报、无私给予的人,不单值得敬佩,更是一种伟大!一些人总是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比自己低的人,跟本不会用正眼看,更别说给予了。为别付出一点儿,是不会死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价值,对别人是责任,对自己是价值,没有价值的人,又怎么可能负担起责任。这就是史今走后,许三多做了代理班长的特殊意义,是责任的延伸,也是价值的体现。
译哥诠释的史今比小说里的更耐看,九年的兵龄对这个角色是顺水推舟的演绎,但这只能当是译哥谦虚的说法。人物的一些语气、小细节和内心情感上的处理已经深深打动人心了!我最喜欢译哥在剧中说的一句台词:“干啥玩意儿!”听着太亲切了!史今这个角色善解人意,而译哥也是一个十分内秀的人。他从不说自己和这个角色有相像的地方,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诚实、善良、温和、倔强、低调!还有责任心,译哥的责任心体现在他对小动物身上。说实话,我真不喜欢高调的人。不客气的说,有时好像还能在译哥身上找到一点儿小共鸣。
会一直支持译哥的每个角色,更为看到史今这个角色而珍惜与译哥缘分,不看这部剧,可能就不会知道史今这个角色,不了解这个角色,又怎么可能去关注译哥。希望译哥以后所演的角色比史今还要家喻户晓,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位优秀的演员!
士兵突击》的魔力与神奇之所在
士兵突击|影评|许三多|风视
越看,想法越多。慢了好几拍的感受,可能是很多人早就看过后的感受。把看后积攒的一点点细小的感受,以慢了很多人、好多拍、点点滴滴、不间断的方式倒出来。
一部纯粹的男人戏,使厌烦甚至排拆生活中的男人,有一点点性别歧视的我,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部剧,而这个过程就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虽说慢了不知是几拍,但还算是没错过太晚。这是一部神奇的电视剧,似乎有一种魔力,让只要是从头到尾看全的人,智商没问题、情感没问题、思想不麻木的,都能迷上它。
我开始寻找它的魅力到底在哪儿?开始思考它怎么就能不停的吸引着看过的人,不厌倦的重复看下去?想找出这是一种怎样的神奇,一种怎样的魔力?
康导说这是部偶像剧,我是80后出生的,判断它是否是具备偶像剧的要素,想我应该是有发言权的。
这部剧在各地方台播的时候,都会说这是讲述一个士兵在军营中百炼成钢的故事,很俗的宣传语。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其实这剧讲得也就是这事儿。不过,当够彻底的了解剧情和人物后,就能惭惭发现它所要传达出来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故事本身。
本人最讨厌的就是偶像剧和爱情戏。极其讨厌!造做的台词,泡沫的情节,不看就能知道的结局,烂!俗!呕!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似乎哪部作品里都会有,就是不需要掺的,也会多少放点儿进去,像是做菜的调味品。为的就是让观众们“吃”得舒服。我却不是大众口的一员,最不“吃”这套!所以,现在很少去看电视剧。
不过,《士兵突击》的出现倒很是另类!它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去走老套。它的出现,完全创下了国内影视剧的先河,全剧没有一个女性角色,青一色的男演员,却个个牵动着观众的心。事实证明这种非迎合大众口味的套路是明智的,谁说没有爱情就不能成戏!
我欣赏《士兵突击》不只是对我的口味。有很多人说看过十几遍或几十遍,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质疑看那么多遍的目的和兴趣到底存在吗?但当我看过第一遍后,我就已经意识到我的那种质疑是多么的无知和多余!发现看的次数越多,感受就越深,太多的细节是让人无法在第一遍、第二遍或是第三遍中,就能看到和体会到的。那些感动的画面和震撼的情绪不会因为看的次数的累积,有丝毫的减弱,相反只会愈来愈强烈!看过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说过这部剧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东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看过的人,情不自禁的向周围的人去传播。因为那种促使人们去传播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摧的憾动!当初是几次三翻的与《士兵突击》擦身而过,没过多注意这部已快被播烂的电视剧。是朋友跟我提起后,才试着去看的,而这一看,则一发不可收拾。我想这便是我要寻找的那种魔力!
《士兵突击》吸引我的最直接因素是人物,活生生的,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似乎能从剧中走出来一样。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极具代表性,代表生活中的你、我、他。他们不同的性格具有涵盖性,让看过的观众们不自觉的去对号入座。他们具有折射作用,让我们对号入座后,会从重新审视自我身上的优与劣。他们具有引导的意义,让我们从生活中看自己,并能主动向积极的方向去改造。他们具有无限的精神魅力,让看过此剧的人,都会主动去感悟、去思考、去挖掘他们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便是这部剧的神奇所在!
在看过这部剧后,特意去看了原著《士兵》。因为里面的人物毕竟是一个编剧的杰作!不去看原著,我没资格对人物品头论足,更没资格观望演员们的二度创作。
事实证明,任何小说在被搬上荧屏后,都必须要做改动,因为这是差别很大的两个艺术门类。也发现小说和影视剧这两者的魅力真是无法等同!一定要说的是兰编真的很了不起!再赞康导的确是太聪明!接下来是演员们真叫所向披靡!他们把士兵们都演活了,只能加分不会减色。从许三多、史班长、高连长再到成才、伍六一、袁朗……都是从纸上跳出来的,活起来了!改动是不可避免会有的,但合理且不影响大局,使人物更丰满、立体,更生活化、写实化了。有的网友以专业的角度评论剧中军事技能有不切实际的情节,甚至举出了例子。我真想当面问问那个网友:“什么叫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允许有夸张的存在,如果还有人转不过这个弯,那真是件无奈的事情!我理解剧中的大幅度的改动,因为电视剧和小说不同,有些故事情节是不具备再现的条件。电视剧的受众群大,可能也存在有怕泄露军事机密的因素。必须要说的是这群演员们演得生动、真诚、卖力、叫座!而且他们真的比剧中的士兵们还要可爱的多!
另外,《士兵突击》让追星有了质的变化,让80后的我们更能去挖掘人的本质和品格,而不再单一的追求表面的浮华,会更积极向上、寻求有意义的事物和人物。也让追星有了量的变化,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可能只是主人公一人让我们着迷,而在《士兵突击》里,角色也好,演员也罢,会是一群的着迷、爱不释手和喜欢!发现值得崇拜的偶像真的应该是当代的士兵们,是他们保护着我们。有他们,祖国就是安全的,我们也是安全的!这更能说明康导是以积极良性的引导而取胜,以这种视角来挖掘中国的偶像是明智的、准确无误的!同样是对中国影视剧产业潜力的深层摸索开了个漂亮的先例!
一个默默无闻的编剧、一个低调的导演、领着一群不像演员的演员们,做着一件和同行们一样却不相似的工作,这叫物以类聚,而这件工作最终还是弄出了动静。对于他们,希望天下真的有不散的宴席!好的团队,就应该像这部剧一样,会创造出一种充满魔力与神奇的凝聚力,一直走下去,越走越远!
不抛弃,不放弃 如果这六个字学会了,就真正懂了士兵突击
1.最令人敬佩的人——史班长
我的观点是:没有史班长就没有后来的许三多。没有史班长,许三多还是“呆子”“龟儿子”“木木”“孬兵”.是班长的不嫌弃,是班长的悉心指导,是班长的耐心教育,是班长的热心帮助,是班长的不断鼓励,才让许三多一步一步走出了心理的阴影,让他不再自卑,让他的人生有了第一个目标,让他第一次感觉自己还是有用的,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个转折点。班长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响亮的口号,帮助他,照顾他的理由就是:一个应允,自己心里的一个应允,因为他弱,觉得心里就要去照顾他,帮助他。班长在许三多的人生中扮演了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既是兄长,又是老师,更是朋友。把许三多培养成了尖子,自己却失却了机会.许三多是幸运的,因为他遇上了那样的班长。要不然就是再多的许三多也还是“呆子”。其实相对于心理自卑的,不够自信,状态较弱的人来说,告诉他你能行,给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一份关爱,在他心里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可是现实生活中谁又能有幸遇到了这样的班长,或者是朋友呢?又有谁能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一个人而耗费自己的青春和前途呢?
2.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你的心里就开着花呢
那是班长退伍时,许三多在那哭得昏天黑地时,班长动情地说:“三多啊,你不要把想法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你心里就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我走了,能帮你割掉心里边最后一把草,三多,你该长大了。”是啊,不能总依靠着别人,不能把希望老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有自己的目标,自己有自己的活法,才是一个人长大或者成熟的标志,每个人的心里都该开着花!
3.最刻骨铭心的六个字——不放弃,不抛弃
这是"钢七连"的核心,刻在每一位战士的心里,“不放弃,不抛弃”,最简单不过的六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又是何等的艰难,这是一种意志的考验,这是一次心理的历程。能真正做到不违背这六个字的,都是真正的英雄。在危难时,能不抛弃自己的战友;在绝境时,能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其实我更觉得这六个字,适合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什么事,生活.工作或者是感情,能做到“不放弃,不抛弃”那就是自我的一种最辉煌的胜利。
4.最真实的一个想法——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这是“许傻子”的想法,他认为人要做有意义的事,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看看觉得可笑,其实细想一下,却觉得这可笑中蕴涵着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好好地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满意,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快乐,试问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吗?
5.最震撼人心的一个镜头——坚决不抛弃和主动放弃
能进A 大队,能争到有限的三个名额中的一个,是每一位优秀士兵梦寐以求的,在选拔中,战士们历经了严酷的考验,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离胜利咫尺之遥时,副班长受伤了,只剩下最后一个名额,许三多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前途,却坚持要背着副班长前行。为了不拖累战友,从不知放弃为何物的副班长,毅然拉起了求救信号,主动放弃了。在利益面前,在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选拔上,在离目标咫尺之遥时,一个坚决不抛弃战友,一个为了战友主动放弃,这是何等的感人。我想,这场面震撼、感人,是因为它表现了战友间的真挚,更是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是鲜有的。试想一下,在现实中有哪一位能在关系到自己命运和前途时,先考虑到的是朋友而不是自己呢?
看完了《士兵突击》,回过头来看到人家的读后感,才发现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还比较肤浅地感受着这部片子。
最喜欢谁:袁朗。专业上最棒,对生活充满激情,有自己清晰的原则。
但是别人说,只有他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样本的。唉~~~~~现实中就没有完美的人呢。
许三多呢:本来他应该是不笨的,只是生活的价值观跟一般人不一样。但是导演给的性格有点过,他既然上完初中成绩还不错,就不笨。只是倔,不通世事而已。
我相信,象他那样,坚持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一定会成功的。难做到的事情,是他一直无视旁人的冷嘲热讽。这一点我们在现实中做起来太难,人不光是为自己生活,不是么。
成才把自己长成了一根电线杆。但那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邻居之间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办公室尽可能不要产生友情,特别是上下级之间。成才最后的成功来自于自己不被打倒的努力。所以我们不能逃避生活,要不被自己和生活打倒。你对生活认真了,枝蔓自己就会长起来。
故事里面没有坏人。大家都是好人,都努力地生活着。只是努力的程度不一样。高诚、老马、李梦,他们都精彩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连开始很没有出息的一乐二和他们,最后也都努力认真地生活着。可能也是为了表现与许三多的固执有关系。
里面没有女人和爱情。
里面没有社会的阴暗面。
里面没有真正的结局性的悲痛。
也许可以把名字改为“强人许三多”。故事发生在军队里面,也就可以把社会中其他问题都回避掉。所以故事就简单了。简单地成功表现许三多的固执。
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是他在五班的时候,其他几个人包括老马的心理变化历程。一堆喜欢耍贫嘴的小子,一点一点被这个固执的人感动,一点一点地把他接受。过程很精彩。
就许三多而言,他太幸运。这么多人努力地为他的命运做着铺垫。他爹,努力让他参军,史今班长,努力让他合格。而他自己,用自己特殊的努力方式,争取了自己的命运。大家都很努力,都没有逃避生活。所有这些努力,成就了最后那个许三多。
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表现了性格决定命运。但这不是生活,因为没有太多生活的影子。生活要比这个故事复杂许多。
我建议你去百度搜士兵突击艺术人生,那有一个悠悠南山的空间,那时士兵突击迷的评论站,那应该有你想要的。
建议直接去百度贴吧《士兵突击》吧搜寻,那里是士兵们的大本营,该吧当初就是由班长本人建立的一个沟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