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常年灌溉地带、不稳定灌溉地带和水稻灌溉地带。
(1)常年灌溉地带:常年灌溉是这一地带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其灌溉需要指数一般均大于50%—60%。又可细分为两个亚区即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中上游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0—30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由西部200mm向东渐增至400mm,其中70%—80%集中在8—9月,且多暴雨,十年九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2)不稳定灌溉地带:主要包括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于受季候风的强烈影响,降水时空变化都很大,因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的要求很不稳定。灌溉需要指数可在50%以上。该地区又可细分为两个亚区,即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黄淮海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分布极不均衡,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东北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一般高程在海拔200m以下。中部的松辽平原为东北农业最发达、机械化程度较高地区;东部的三江平原海拔较低,有大面积沼泽洼地,排水不畅,渍涝为害;南部的辽河平原农业也很发达。这一地区的水利工程须旱涝兼治。
(3)水稻灌溉地带:这一地区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由于降水在年际和季节分布不均,水稻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双季稻则更需要进行灌溉补足水分,灌溉需要指数在30%—60%之间。排水是这一地带农作物稳产的基本保证。该区又可细分为3个亚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珠闽江地区和西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mm,圩垸内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灾害。在丘陵山区主要是发展灌溉,防冲排渍。
珠闽江地区:本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属湿热多雨的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平原地区以防洪除涝为主,丘陵坡地以发展灌溉为主。
西南地区:地貌单元以高原山地为主。全区届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000—1500mm。本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和降水时空不均,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水稻必须灌溉才能高产稳产。
根据灌溉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分区的,而且每一个地区的灌溉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灌溉的技巧也不一样,灌溉的强度也不一样,土壤的湿润程度也不一样。
是根据年降水量去进行划分的,分为三个区域,常年灌溉地区,不稳定灌溉地区,水稻灌溉地区。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区分,有的是根据海拔区分的,有的是根据土壤的情况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