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打不过八国联军?

2025-02-02 02:53:0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其失败最大原因是国民之愚昧政体之孱弱。
举个例子,八国联军侵华攻打当时有正规清军八万义和团拳民五万驻扎的北京城他们只付出了死伤一百六十八个瘪犊子,当时的联军一共才一万两千人远从大沽赶来,而我们是以逸待劳。这就说明了政体是阻挠清军战斗力和国民抗敌的气质。聂士成抗敌以身殉国结果还是遭来参奏。甲午海战落后的政体反复加以指挥战斗加上腐败的后勤军需。
第二个就是由于政体导致国民思想愚昧。
当时北方中央政府正在跟列强开火,而南方政府竟然跟英法合作共同绞杀太平天国。再举一个例子:当时附近几百个村子的老百姓因为两头牛被英国士兵杀掉而包围了英军停港靠岸的船只,当时老百姓被两个银元就打发了。
第三个就是清朝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而不断绞杀进步思想进步人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共就杀了二十多个抗敌派的主要军政官员;一大批爱国军政官员被贬,林则徐魏源等转而换上了一大批卖国贼荣禄,琦善。
此三点焉有不败之理。

回答2:

那时候我们中国太落后了,别人有枪,我们没有,我们的发展也比别人差

回答3:

只有甘军抵抗,杀死日本公使,击毙俄军首领,德军首领。1900年6月16日北京,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义和团正在正阳门放火,几千家商铺和民房毁于一旦,大火“延及城阙,火光烛天,三日不灭”,而慈禧太后,正在紫禁城仪銮殿东暖阁召开了第一次御前会议,包括军机大臣,六部九卿,还有被软禁的光绪皇帝,也都悉数到场。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北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就悄悄的聚在一块,和列强签订条约,不参与京师的斗争,史称“东南互保”,除去河北山东等地,其他的地方官员,也不进京勤王,完全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此战最终以慈禧的妥协告终,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廷对全国各地的势力掌握,大幅度削弱。只有甘军抵抗,杀死日本公使,击毙俄军首领安宁科夫。八国联军要求清政府杀了董福祥,清政府只是解职董福祥,遣散甘军。战争爆发前夕,在直隶、京津地区的清军共113000人,但军队驻扎地区太过分散,八国联军从天津进攻向北京方向前进,沿途没有很多清军阻击于是一路高歌猛进,直取北京迫使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往西安。此外,清廷又于6月中旬谕令各省督抚迅速挑选马步队伍星驰赴京,听候调用,并令马玉昆、张春发、陈泽霖、袁世凯等迅速统兵来京;同时,招募民团、乡勇及部分精壮义和团员,编练成军,以增强北京和天津的防御力量。但是,各省督抚接到谕令后,或借故推诿,或行动迟缓,真正应命前来参加勤王作战者寥寥无几。各省督抚对进兵勤王之事不以为然或应付了事,这导致京津地区没有太多的军队支援,加之京津地区防守空虚,缺兵少粮。最终清军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