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哪里

2024-12-31 07:43: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出自《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其实,可以从后面一句明显看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

回答2:

意思是: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

出处:《为政》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扩展资料:

解读:

政刑之于民,蔽耻而藏,久后转剧;德礼爱之,受之,有耻且格,民民亲亲,和乐也者。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

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在这段时间时有一个共通的东西,那就是以强硬的方式解决一切,所以在短短的二百九十多年间,烽四起,战火连天。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各大大小小的执政之人,普遍的方法就是刑罚,多数都假借德礼之名号。

拉大旗作虚皮,霸主们大多能做到,德政并行,礼刑双用,故而人们总是随着自己的妄想实施,不能克制自己的丑恶嘴脸,尽现于世间之中,不正是民免而无耻的最好表达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之以政

回答3:

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看出是儒家思想,以礼治国。


拓展资料:

1、出处:《论语》。意思:“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3、道德从何而来?人性使然,社会使然。人在整体的进化遗传进程中,在个体后天环境养成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是非成见和善恶评判。这正是行为道德的内在动力。

4、孔子把道德的自制力上升到治民方略的高度,这比《周易》的神道化民更为明确。

5、安邦治民,一言蔽之,无非两手抓:德治和法治。真正的良法良德良政社会,治民安邦,必然也只能法德两手,硬、软相辅,标、本兼治。

提示:依法治国,德治兼备。

回答4:

出处《论语 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注释
道:方法、手段之义(古本或作“导”。引导、诱导之意。《集注》:“道,犹引导,谓先之也。”)
以:凭藉、用、使用之义。
政:政令、政权力、法制之强权机制之义(《孔注》:“法教也。”《集注》:“法制政令。”指各种法令、政令等统治措施。)
(道之以政:句形当为:以政道之,意即,仅凭强权机制的方法进行国家机器及其他单位团体的管理等等。)
齐:整治。
刑:刑罚、对人生部分或全部的自由权利度进行控制等手段之义。
免:隐藏、隐蔽、苟免、暂时避免之义。
礼:礼义,礼法,礼仪,涵德法双彰之义。
耻:惭愧之心,羞耻之心,耻辱之心。
格者:格除、格斗、杜绝、修正之义。

译文
孔子说:“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规违法的现象,表面上一派平和。假如,以礼仁之德法双彰的方法、行为来感化人民随德存仁,以礼义之法度引导人们提起相应的礼仁之心,类齐比肩,那么人人都会做到,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格除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丑恶心理进而长期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