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在历史上有哪些感人事例50以上

2025-04-02 22:31: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大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之后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建造,由于交工期限将至,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顺利完成了打桩任务,成功建成了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回答2:

成就:唐山铁路、滦河大桥、京津铁路、萍醴铁路、新易铁路、京张铁路、中华工程:
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评)[25]
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铁路第一人。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被人们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新浪网评[20] )
詹天佑出身于平民之家,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他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 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无不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多彩画卷。詹天佑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富实的家荫,即使考上清朝的首批出洋官学生,他也只是120个人中的一分子。一介平民之子,天生本分,诚实坚毅,没有染上投机钻营的恶习,没有领悟趋炎附势的奸巧,不奔走于权贵之门,不混迹于风月之地,求学规矩勤勉,做事严谨认真,做人不卑不亢,创业兢兢业业。如果一定要分什么情商或智商的话,我看他在这两方面都不算高。虽身处乱世,他的生活、事业照样发展,在官、商、学三界都受到尊敬,他从没有刻意追求这些,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地水到渠成。他是一个老实人,享受过出洋时的荣耀,遭遇过回国时的落寞,做过默默无闻的教习,当过威风八面的朝官,被西方的同行嘲笑过,被祖国的同胞算计过,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那样坚定地前行。(凤凰网评)[26]
詹天佑先生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李四光评)[27]
詹天佑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对我国人民和古代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精神传统和创新才能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他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方志钦评)

回答3: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1] 。[1]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2]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3]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