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
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
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
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2、持续性原则:
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
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
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
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3、共同性原则:
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
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扩展资料: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本原则: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
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实现我国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正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
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
要国家多方面协调。我个人认为,必须特别关注就业、通货膨胀、自主创新、循
环经济等方面问题。
1
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
重要的地位。
因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是改革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强调推
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表明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
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特别重
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大批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
从生产建设兵团返回
城市,失业非常严重,所以那时中央决定要解决失业问题。时代变迁,就业对象
仍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大量扩招,
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
力大,社会经验浅薄等问题,更有甚者催生出“啃老族”
。
据调查,
2012
年就有
57
万大学生在家待业,今年更创
699
万大军就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针对此种情况,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领导要确保本地本校毕
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
加强保底就业服务,
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
抓好税收、
贷款、
贴息、
落户、
场地等政策落实,
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
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
设立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
建设创业项目资源库,
推动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园。
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
信息
技术产业等方面招聘活动,
积极动员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增加人才储备,
同
时启动
“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
、
“
到村任职
”
、
“
三支一扶
”
、
“
西部计划
”
等
基层项目。
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不可言喻,
解决就业问题,
要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
源。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要做到人尽其才,
效率是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上
提高的。目前,我国大体上有两种失业
:
“总量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
针对这两种
不同的失业,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针、不同的办法。解决“总量失业”要靠经济
增长,因为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现的。
“结构性失业”解决的办
法主要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增强就业稳定性。
2
防止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问题和就业问题一样,都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
题。自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这几年我国的通胀压
力越来越大。在某些投资领域,随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过热的趋势。据国
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
今年
9
月我国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
同比上涨
3.1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发生了通货膨胀,但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要重
视防止通货膨胀的问题。
一个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因为物价的基本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
特别是对于低收入者,
尤其靠低保维持生
活的人,
因为他们经不起物价上涨的冲击。
所以我们一定要设法来防止通货膨胀
问题,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
3
%以下的物价上涨率是社会可以承受的。当前普遍国
民感叹物价天天涨,
手中工资不涨反跌。
物价上涨总有一些原因。
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过大,使投资拉动了物价上涨。对此很多人反映政府采取适当的紧缩政策,
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相应提高存款利率。此外,信贷投资过
多、外汇储备过多、货币供应量上升,也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
从长期看,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必
须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是优化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结构,
该保的保、该压的压,有保有压,让每一笔贷款能更加有效。
第二,严格土地的审批制度,以稳定物价。违法占地,既违背国家的土地政
策,也造成固定资产规模过大。严格土地审批政策,也保障了耕地的供给,防止
耕地的减少。
第三,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的防灾抗灾复产政策,
增加农产品,
增加生活必需品供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他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量在增
加。每逢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产品价格急剧飙升,严重影
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为此,国家应该对农业有更多的投入。例如,农田水利建
设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国家应该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
第四,
要保持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
这样既保证技术进步的需要,
保证原材
料供应,也使得因外汇储备而投放的人民币数量有适当的控制。
第五,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比如农村贷款难、中小
企业贷款难,表明农村信用社要改组,要重建,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农村
信用社
3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可谓老生常谈,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
然而经过
多年的发展,
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缺乏
创新的动力与机制,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
不难发现在一些高
端技术领域方面,
我国更多还得依赖外国进口,
自身掌握的核心专利少,
调查发
现,
我国近半数高端技术专利发明申请来自国外,
美国、
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
专利总量的
90%
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
10%
。
为此,
我们要把
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
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
打破行业和市场垄
断,
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联合
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进一步发挥产业技术联盟
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组织作用。
其次,
继续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继续改善宏观调控,
加强规划
引导,更好地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实施自主创新的统筹部署,制定和完善产
业技术政策,规范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形成多元化、
多渠道、
高
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
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
市场。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落实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制度和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与产品的首购政策和定购制度。
依托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重大装备的自主研究开发与制造,
定期发布禁止和限制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业技术目录,
防止盲目重复引
进。健全法律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为知识产权的产
生与转移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
支持以
我为主形成重大技术标准。
4
发展循环经济
十八大报告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
利用、资源化。”为此,要
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要组
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
全面当前我国资源和
环境形势,
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推出一些资源节约先进典型,
曝光
一批严重浪费资源、
污染
环境的案例。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
引导社会增强忧患
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发展
循环经济
,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的基本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改变过去重开发、轻节约,片面
追求
GDP
增长
;
重速度、轻效益
;
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
“
三重三轻
”
的传
统经济发展模式,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
发展的经济。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制定符合资源节约、
环节友好、
有利于发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
法规,
制定高耗能、
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
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
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体系。
加快法制建设,
完善监管机制。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标准、
行业标准和
产品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新建项目,从
能
源
、
水资源
消耗以及土地、
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
建立和完善
落后工艺、
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
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新建建
筑的准入制度,
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度等。
对一些节约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
大工程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
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
贷款贴息等支持,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突破发展循环经
济的技术瓶颈,
加强工程应用科技的开发,
将其纳入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
化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
建立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监管机制。
真正做到对发展循
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有具体的规划
;
有明确的运作流程
和阶段目标
;
有实际效果的考核评估并将其纳入政府各级考核体系,作为绩效考
核的主要依据。
从以上四个方面谈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应从如何保障民生、社会稳定、政府廉洁等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