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有哪些?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整机制虽然有其优点,但它们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才会发生作用,而且作用的程度和效果无法保证,所需要的过程也比较长。因此,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一国当局往往不能完全依靠经济体系的自动调整机制来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而需要主动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为方便起见,我们下面主要以国际收支赤字为例来说明一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对于国际收支盈余,则可以反过来叙述。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政府面临着三个层次的政策选择。首先他们必须决定是通过融资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还是通过调整来消除赤字,或是寻求弥补与调整的某种适当的组合。前者是指当局通过借款或动用外汇储备向外汇市场提供外汇,以弥补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后者是指当局通过各种调整政策来消除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其次,如果确定用调整手段,则在确定调整程度后,当局必须决定是用支出变更政策还是使用支出转换政策来达到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的目的。前者是指改变支出的水平,后者是指改变支出的结构,即改变支出在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之间的比重。再次,转换政策可以通过贬值或贸易政策
得以实现,即通过提高外币的价格来诱使进口数量的减少,出口数量的增加,或通过外汇管制和进口配额等来直接限制进口的数量,通过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奖励出口。因此,一国在实施支出转换时,还必须在这两类手段之间进行权衡。
(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通过这一政策来融通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赤字,是一种既简便又有益的作法。它能够使本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然而,一国官方储备规模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完全依靠这种资金融通的办法来弥补那些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赤字。否则将遭致外汇储备的枯竭或外债的大量累积,对于赤字问题的解决还是无济于事。当那些长期性国际收支赤字出现时,调整政策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调整期间,适当地运用这一政策来作为辅助手段,放慢调整速度,就可以为调整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国内经济避免因调整过猛所带来的难以承受的震动。
(2)财政和货币政策 .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而需要进行调整时,当局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采用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在货币政策方面,当局可以调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或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等等。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第一,它通过乘数效应减少国民收入,由此造成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只要它能够降低本国的进口支出,就可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这一收入效应的作用大小显然取决于一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第二,它通过诱发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下降,提高本国贸易品部门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刺激国外居民将需求转向本国出口品,也刺激国内居民需求从进口品转向进口替代品,从而获得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效果。这一相对价格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进出口供求弹性。第三,紧绍性货币政策还会通过本国利息率的上升,吸引国外资金流人的增加,本国资金流出的减少改善资本账户收支。这一利率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与国内外资产的替代性高低。
然而,这类政策的局限性在于,国际收支的改善是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的,往往与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紧缩性政策在减少进口支出的同时也抑制了本国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由此会导致失业和生产能力过剩。如果所造成的负担主要落在投资上,还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因此,特别在本国经济业已不振,失业已经严重的情况下,国际收支赤字的出现,常常使当局的宏观经济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泥潭。只有在国际收支赤字是因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引起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性经济政策才不至于牺牲国内经济目标。因此,这类政策适宜于用来纠正国际收支的周期性赤字。
(3)汇率政策
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一国通过汇率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大于1。②本国现有生产能力是否获得充分的利用,这是因为贬值后的需求转换还需要依靠本国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部门供给的增加来满足。③贬值所带来的本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包括劳动)的较高相对价格之差是否能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贸易品供给的增加主要依靠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释放出来;汇率贬值所引起的国内物价上涨,是否能为社会承受,也是汇率贬值政策实施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经济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汇
率贬值政策必须结合紧缩性政策来实施,否则将遭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且不易收效。
(4)直接管制
实行贬值政策和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来纠正国际收支的长期性失衡,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结构性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以上政策实施也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尤其在出现国际收支结构赤字的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干预办法,即实行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从实施的性质来看,直接管制的措施有数量性管制措施和价格性管制措施之分。前者主要针对进口来实施,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等各种进口非关税壁垒。后者既可用于减少进口支出,主要指进口关税,也可用来增加出口收入,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外汇留成、出口信贷优惠等。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数量性管制措施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削减进口支出,立竿见影,而价格性管制措施的作用渠道则基本上同于汇率政策。
直接管制和汇率贬值同属支出转换政策,但前者属于择类性控制工具,而后者属于全面性控制工具。其实施通常能使改善国际收支收到非常迅速的效果。直接管制措施的特点是比较灵活,可国可以对维持生产和生活水平所必需的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扩大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本品(机器设备等)进口不实行限制,或者限制程度轻一些,而对奢侈品进口则严加控制,同时在出口方面可以重点奖励重要的或非传统的产品生产和出口。因此,适当地运用直接管制措施,可以在纠正国际收支赤字的同时不影响整个经济局势。但是,采用这种调整政策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仅仅是变显性赤字为隐性赤字。一旦予以取消,除非经济结构相应得到改善,否则国际收支赤字仍然会重新出现,因此许多国家采用直接管制措施,主要是用以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再者,直接管制还十分容易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一旦对方国家也实行相应的报复性措施,往往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使原先实行直接管制措施的国家前功尽弃。另外,实行直接管制,也容易造成本国产品生产的效率低下,对外竞争能力不振,引起官僚作风和贿赂风气的兴起。因此,西方国家对采用这项措施一般比较谨慎。
财政政策,当逆差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削减政府开支或提高税收,迫使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相对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反之,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开支,减少税收,以扩大总需求,增加进口和非贸易支出,从而减少贸易收支及收支顺差。
货币政策,逆差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也随之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开始下降,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汇率政策,逆差时,该国可使本国货币贬值,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同时进口减少。反之,让货币升值。
直接管制政策,1外汇管制:限制私人持有外汇,购买外汇,限制资本输入,限制资本输出,,实行复汇率制,即针对国际结算的不同项目或不同商品分别对本国货币规定不同的汇率。还有禁止黄金输出。2贸易管制:进口配额制,规定一定时期某种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进口许可证制,通过发放许可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和绿色环保要求等。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和企业尽量采购国产商品。歧视性税收政策,即征收进口商品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3财政管制:进口关税政策,出口补贴政策,出口信贷政策等。
供给调节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制度创新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