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现在苏姓人口不确定。
宋朝,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中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
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
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中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苏姓源流: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2、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
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现在苏姓人口不确定。
宋朝,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中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
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
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中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苏姓源流: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2、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
以前排42.新的百家姓中排41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苏姓有564万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0.47%,位居第4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