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个冲突的原因,找到其中的道理,说给自己的孩子听
说给自己的孩子听,而不是说给对方的孩子和家长听,因为很少有人会从对手那里得到教育,尤其是不反思自己而批评别人的对手,所以用道理去教训对方基本作用不大,不如趁机教子,这样的人前教子可能是对对方孩子和家长最好的教育。
利用冲突的现场,开个现场会,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契机,是个好事。
不能得理不饶人,即使自己的孩子是对的,针对对方的责任,依然可以分析其中的道理,让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男孩子的冲突会多一些,找到这样的机会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度不也是好事吗?

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1、 有“稳定”的原则处罚孩子
孩子错了,应该处罚,处罚应该稳定、理智、公平,比如不许看电视、早上床睡觉、取消他喜欢的活动,等等。但是尺度一定要合适,避免加入自己的情绪。路上要是交通警察都歪戴个帽子气冲冲的,交通秩序就乱了,要都是老好人说几句好话就过去了也会很麻烦,这时候有原则的不卑不亢是家长的最好选择,当然在这之前要严肃的立法和普法。相信这样对孩子是有帮助的。
2、理性处理,争取心服口服
对孩子的爱可以表现为温和的听孩子的申诉,让他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要像宋鱼水那样的态度,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简单粗暴,让孩子知道你的处理是为了将来更好,不要演变成为母子或者父子冲突。
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心服口服。
1、抓住机会给孩子做正面示范
冲突发生时,大家都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包括对方孩子和家长,这个时候,是给我们的孩子做出示范的良机,如果我们展开一场妇女叉腰式的吵架或者泰山压顶式的空中打击对方孩子,那我们的孩子就是在现场学习市井之风和以强凌弱。我想这都不是我们的本意。
2、不给孩子做道德评价
孩子就是孩子,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当然,孩子的事,上帝认为都是合理的,谈不上原不原谅,所以既不要给对方的孩子以道德评价,也不要给自己的孩子背上包袱。但却要反思家长自身的行为,是否对发生的冲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齐丽娟温馨提示:
1、不要置对方家长于尴尬境地:大家都有带孩子不容易的共同经历,孩子侵犯了他人,家长心里也是很难受的,这时候我们宽容一下,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善莫大焉,回头想想也是自己的心理财富,品味起来肯定比把对方整得灰头土脸美好一些。
2、家长对幼儿冲突应有辩证的认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以便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谅解,学会合作,学会等待,形成初步的道德认识,促进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1)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受欺负
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等。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2)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3)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4)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做“小霸王”。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