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意为表面上不露机锋,装作很傻的样子,可是胸中自有大智慧。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策略,故意藏而不露。
大智若愚的成语解释
大智若愚
读音 ( dà zhì ruò yú )
解 释: 若:像。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
出 处 《老子》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示 例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耶?
近义词 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词 深藏若谷 锋芒毕露、不可一世
大智若愚的成语典故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
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极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为内外之别,虚实之分。
让别人嫉妒不起来,讨厌不起来,看似迷迷糊糊却不迟钝,有张有弛,聪明起来让人安心。
人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指的是什么呢?傻人有傻福,指的又是什么呢?
不过,一部人类史,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欲望实现史。人类还是需要智慧的,智者如智,智者如愚,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世间如少了智慧,将失却许多精彩。
其实真正的大智并没有愚昧,只是大智者的世界观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看得到许多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东西,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更加的成熟稳重。大智者会经历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思维方式的转型。
第一种思维方式是表象的,直接的。第二种方式则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本质。第三种则是第二种方式的升华,它不仅仅是透过表象对事物进行了审视,更体现了一种包容感。在表象和本质中找到某种联系,然后更加深度地体会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意义。
大智者不会和别人争论,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别人可以接受自己的意见,但当他们不去接受而又无理地争论时,是没有必要浪费自己的精力阐述他们无法懂得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所以大多大智者不善于表达,或者不喜欢过多地解释。因此,很多人认为不去雄辩的人就只是因为理屈,觉得大智者愚昧。而且大智着会有一颗坚定的心,他们会为自己认为确的东西坚持下去。当遇到挫折时,很多人认为那是错误的,他们嘲笑大智者,认为他们愚昧。
望采纳,谢谢!
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时候,让自己显得很傻很迟钝,很吃亏的样子,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却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不会锋芒毕露,平时都很低调,甚至会给人表现出一种“愚笨、木纳”的假象。
大智若愚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懂得示弱,深藏不露
3、谦和隐忍,与人为善
真正大智慧的人话不多,因为他们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道理,而且他们与人相处时,能够做到看透不说透!
如果你总是咄咄逼人,就算有超群的才华,也很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如同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谁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在低调中修炼自己,谦卑处世人常在,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平和待人留余地,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高处不胜寒,要常反躬自省,“和”字值千金,狂傲丢性命,在“愚”中等待时机,主动吃亏是风度,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
老子讲:“大智若愚”,大智慧之人往往外表是愚笨的。就像璞玉那样,外表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内心是一块玉。